秉承著絕不干涉遼州內政的政策方針,廖克常最後還是點頭應下俞以豐提出的這項條款。

再往後,俞以豐是越戰越勇,一條條一款款的把廖克常這個打入仕就開始跟著嚴震直搞經濟搞了十來年的官都給打的毫無招架之力。

“俞閣老,您真是太厲害了。”

當最後一條糧食出口條款和中遼京道鋪設說完之後,廖克常已是遍體大汗,滿口苦澀,不過卻是心悅誠服的說道。

“和您比起來,下官到底還是年輕。”

“哈哈,廖司長實在是太謙虛了。”大獲全勝的俞以豐開懷大笑,他先是安慰了廖克常兩句後,隨即又言道。

“廖司長能準備出如此一份詳實的遼州經濟發展草綱就已經是年輕一輩的佼佼者了,不過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廖司長好像還是忘了一條。”

忘了一條?

不可能啊。

廖克常有些不服氣,這份經濟草綱可是他連同各部財司、央行乃至南京商號各界人士一道開了幾十堂會才最終擬定出來的,涉及到了一國經濟發展的方方面面,怎麼可能會有疏漏的地方。

見到廖克常似乎有些不服氣,俞以豐倒是也不賣關子,直言說道。

“也不怪廖司長沒有發現,廖司長是搞經濟的,注意力都在經濟上也可以理解,不過廖司長忘了一點,沒有安定的外部,哪有繁榮的內部。”

“本輔當年還在做北平知府的時候,那時候禹王陛下是通政使,隨太宗皇帝來北平犒軍,那時候北平府窮啊,一年竟然只有一萬多石的糧賦,禹王可是把本輔好生喝斥了一番。

那日,我們在太極書院對答,禹王問本輔北平為什麼那麼窮啊,本輔說,北平私蓄農奴的情況很嚴重,加上年年打仗,官府根本沒有心力去關心民生之發展,因此才早就了北平甚至還不如大同富裕的現狀。

禹王於是給本輔下達了幾項施政的指示,但光有這些施政的方針還是不行,禹王他老人家也知道,於是在發展北平之前,他先把遼東和漠南給安定下來。

如此一來,北平就從前線變成了後方,沒有了外部戰爭的威脅,發展自然是穩定向前。”

話說到這裡,廖克常就明白了俞以豐的意思。

“俞閣老是想說,如今的遼州,有外部的威脅?”

“沒錯。”俞以豐一口道出:“倭寇。”

“倭寇?”

“這些年朝廷在福建、浙江和山東沿海加大對倭寇的剿滅力度,保證了泉州市舶司和廣州市舶司的開市,倭寇不是朝廷水師的對手,所以早早些年就將襲擾的物件從東南沿海轉移到了三韓舊地。

這些年南韓沿海各地,沒少受倭寇侵擾之苦,不把倭寇剿除,就算我們遼州開設六個商埠口岸,中州的商船又能有多少艘可以太平無事的開來遼州呢?”

廖克常明白過來,遂言道:“俞閣老的意思是,讓朝廷出面,幫你們遼州剿滅倭寇?”

“那太麻煩了。”

俞以豐擺手道:“就算是從山東諸衛出兵,南韓沿海一帶碧波千里,朝廷水師也不好巡航,所以本輔的意思是,有我遼州自行組建水師打擊倭寇,中州商人來遼通商的,出點銀子贊助一下。”

“哪有這樣的道理。”廖克常直接搖頭拒絕道:“俞閣老,若是你們遼州無法保障海上安全,那我們中州商人大不了不來你們遼州經商。

朝廷打擊倭寇,什麼時候問阿拉伯和南洋各國商人要過贊助了?”

一個國家不能保證自己的海疆安全,軍費要別的國家商人出資贊助,哪有這樣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