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一章:金州女王,邵檸一世(第1/2頁)
章節報錯
政治是不流血的戰爭,政治也是妥協的藝術。
當楊浦帶著內閣和談團抵達廣州之後,一場沒有硝煙、不會流血的戰爭在談判桌上打響了。
「堅持父王退位、取消皇室;組建新的聯合內閣是和談唯一條件,只有答應這一條,才能避免內戰、南北分裂。」
「新的聯合內閣可以組建,但大王退位、取消皇室這兩條概不可能,國家不能沒有大王、九州不能沒有大王。」
談判從一開始似乎就陷入了僵局,兩方都不願意接受彼此的條件,因此不歡而散。
但談判桌下的對弈才剛剛開始。
在陳景和的暗中授意下,廣西、江西、浙江果然很快便宣佈三省自治,並報紙發文接受廣東方面領導,以此向南京朝廷施壓。
另外,新一輪大規模的去天方化***再次發動。
是想要過上穩定和平的正常生活,還是繼續被資本無限剝削壓榨,不在取決於掌權者,而是取決於百姓。
讓百姓自己選。
「要和談不要內戰。」
「要太平不要暴亂。」
「要生存不要剝削。」
「要穩定不要資本。」
廣州城天天有***的學生、工人到內閣和談團駐地外***,近一步的持續施壓。
而南京方面的***也持續不斷,但他們倒是沒敢打出逼陳雲甫退位的條幅,又或者說,南京計程車子百姓還是很認可陳雲甫的。
畢竟實打實的功績還在那放著。
那份能壓的秦皇漢武都自愧不如的豐功偉績。
但中央朝廷不是吃素的,陳雲甫也不是吃素的。
在第一時間,陳雲甫就從遼州、藏州緊急調撥了海量物資入關,並透過中央經濟調控等多方面手段來穩定市場物價。
另一方面,朝廷的水師也進駐了泉州、上海等地,控制了幾大進出口海貿港口,把控經貿大局的同時將經濟主導權重新收入中央手中。
槍桿子和錢袋子始終都還在朝廷手裡。
最後則是報刊上的針鋒相對。
「朝廷若是要內戰就不會派和談團去廣州,朝廷同樣在竭力促進和平談判。
暴亂始由確實是朝廷決策錯誤,朝廷願意廣開言路,遍邀天下杏林大才齊聚南京,共商國是。
資本剝削完全是海外商人窮兇極惡之舉,朝廷亦是深惡痛絕,將即刻立法嚴懲。
是否在國內完全去除資本化將取決於民意,只要和談成功,朝廷願意傾聽各省民意,最後以新的聯合內閣來決定是否保留資本亦或者遵循祖制,不再營商。」
朝廷的態度還是很誠懇的,該認錯認錯,該改正改正,但是絕口不提取消皇室的事,更別說陳雲甫退位。
民心出現了搖擺。
本來老百姓也沒想過讓陳雲甫退位,老百姓也都習慣了頭上有個君王,畢竟幾千年了,那是刻入骨子裡的習慣。
只要朝廷能說到做到,百姓們還是願意繼續當順民的。
而就在這民心搖擺不定的時候,陳景和將一道陳雲甫的詔書和一紙供詞登上了報。
詔書是當初陳雲甫讓穆世群傳達的關於赦免賈達姆的那道,而供詞則是三里橋事件當晚,廣州府抓捕賈達姆後,賈達姆自己的供詞。
在這份供詞中,賈達姆親口承認了他自從來到中州後所犯下的累累罪行。
「如此喪盡天良的畜生,國法竟然不能將其懲治,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咱們頭上那位禹王,他擁有超過這個國家的一切權力,他可以完全憑藉自己的喜好做任何的事情而不用在乎對錯!」
「在印度,
我們這位王擁有一個三千人才能抗動的肩輦,而就在數年前,蒲向東更是為我們的王打造了一個更巨大十倍的移動行宮,需要數萬奴隸才能抗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