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嘈雜動盪的國家,隨著內閣的和談隊伍南下抵達廣州瞬間變的安靜下來。

所有人在驚掉一地眼珠子後同時想到了一件事。

陳景和,畢竟是陳雲甫的親兒子啊。

原以為朝廷會大軍壓境,繼而南北對峙,內戰打響,結果還真就坐在一起和談了。

和談。

這兩個字對整個國家,對全中州上億人帶來的影響絕不是動亂與和平那麼簡單。

更巨大的影響,是看不見的政治風向。

毫無疑問,閩粵兩省宣佈的自治行為就是造反,造中央朝廷的反,可在這種情況,陳雲甫選擇了軟處理的和談,那是不是就意味著,中央朝廷不想內戰,而是想透過溫和的談判方式來消弭這次可能的分裂危機?

目前來看是這樣的。

和談好啊,和談就代表著利益的互動,是你來我往的討價還價這才叫和談。

要是一方無條件投降那就不是和談,而是朝廷的中央軍直接炮轟廣州城。

地方能和中央討價還價?

這個苗頭一生出來,那可就如同長了草一般惹得人心癢癢了。

廣西布政使盧士先本來還對省內鐵路權爭奪的事嚴加管控,發現內閣到了廣州後乾脆也玩起了推波助瀾,同時偷偷摸摸派親信奔赴廣州向陳景和投誠。

只要陳景和願意,他的廣西,隨時可以以保護境內百姓為由進行自治管理,同時宣佈接受廣東方面領導。

廣西之後繼而是江西、湖廣。

除了浙江之外,整個江南六省五個省幾乎都動了自治的心。

而江南六省,又恰恰是遭受阿拉伯人盤剝最重的,民心早已不想回到原先的日子了。

這一刻,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廣州,集中在那一張談判桌上。

這次內閣來的和談隊陣容堪稱豪華。

內閣首輔楊浦親自帶隊,連著邵子恆這位陳景和的親舅舅在內一共來了四名閣臣。

七人內閣來四個,過半數了。

換言之,這次和談,朝廷四名閣臣只要點頭同意,那就代表朝廷同意了,不需要再向南京方面彙報請示。

「楊閣老。」

「太子爺。」

陳景和也是親自出城迎接,闊別數年的重逢,二者都是不勝唏噓。

「我現在可不敢再當太子爺這句稱呼了,兒子造爹的反大逆不道。」

「大王可從沒說太子爺您是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