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一個還沒有直隸省大的小國,卻可以統治比本國疆域大兩百倍的國外領土。”

陳雲甫看的很通透,他對外開疆拓土分封功臣,真正要的,是自己有充裕的時間,把現在中央能直接領導到的這五百一十萬中州本土發展起來。

掠奪時的海量資源正源源不斷,一船又一船的運輸進大明的港口,越來越多的孩子正湧進學校,國內的物價一天一個價的向下跌。

以農耕糧食產量作為衡量生產力水平高低的時代最多存在五十年就會退出歷史舞臺了。

“時間,會證明孤的偉大!”

沒功夫去關注風言風語,時間進入到九州三年,陳雲甫要主導大明第二次人口普查了。

距離第一次,時間剛好過去十年。

上一次還是永樂元年。

當時全國的丁口總數為六千四百萬,田畝數為八億五千萬畝,十年過去,又到了重新統計的時候。

戶政部開始有序的向全國各地派遣調研組,動行前,戶政部還問過陳雲甫,遼州要不要也去一趟?

“遼州那邊咱們不關心,派人去遼陽和常茂、俞以豐說一聲就成,他們願意自查就自查,不願意查那也是他們的事。”

遼州有多少人和中州有什麼關係?

少去一個遼州,中州本土統計起來還是很容易的。

畢竟各省這十年來每年也會更新戶冊,新生兒、病亡者都有記載,這人口和分田掛鉤,田地又和稅收掛鉤,老百姓還是很積極去官府報數的。

因此戶政部的調研組到了地方,只需要取地方府縣的戶冊做個合算就能很快統計出來,不用挨家挨戶的上門點人頭。

這麼做雖然粗糙點,難免有遺漏的黑戶,一個縣差個百八十人,全國下來差個十萬八萬,十五世紀這時期,都是沒法避免的事。

不用錙銖必較。

前後三個月,戶政部派往各省的調研組就陸續回京。

給陳雲甫以及中央帶回了一個十分振奮的數字。

一千二百四十七萬三千九百戶。

七千五百六十一萬九千四百二十八人。

相較十年前,大明丁口增加了一千一百萬人,這還是刨除掉遼東五百多萬人的結果。

年均增長率已經超過了百分之二點六。

名副其實的錦繡盛世!

夏元吉一個勁的唸叨著:“按照眼下這般增長,風調雨順、政通人和,下個十年,我大明,就要逼近一億了。”

陳雲甫卻是自信的拍了拍他的肩頭。

“相信孤,十年後,一定破一億。”

“加條政策吧,凡是生兩個孩子以上家庭的,每個新生兒無論男女每年都可以從朝廷領兩石大米,一兩銀子,換言之,朝廷替著養孩子,十年後,這條政策酌情廢止。”

夏元吉直接傻眼,不可思議看向陳雲甫。

“這樣的話,朝廷財政哪裡跟的上。”

“跟的上。”

陳雲甫卻是自信的很,扔下這句話轉身就走。

楊士奇一路屁顛顛的跟著,路上還不可置信的問著話。

“大王為何如此有信心,要知道,就算朝廷的錢能跟的上,可糧食它不會憑空多出來啊。”

陳雲甫看他一眼。

“蒲順送了封信過來,孟買港,擴建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