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章:渡江之捷(第2/2頁)
章節報錯
明軍所到之處,再無任何阻擊。
“嚴令三軍,所到之處必秋毫無犯,另外,之前咱們縱兵於後行劫掠焚田之事,必惡民情,後勤所輸軍糧要盡數散於百姓,保證他們不會因為缺糧而餓死。”
常茂已經將朝鮮視做了自家的基業,故而並沒有急著繼續進攻,而是搞起了民生恢復和賑濟災情的事來,如此一來,又是大把的軍費開支。
不過這麼做的好處也很明顯,被明軍佔領的地區,朝鮮百姓的反抗並未有多麼激烈,偶有零星襲擊之事,也被很快撲滅。
這就看出漢化程度的重要性了。
朝鮮,是陳雲甫精心挑選出的第一個對手,攻佔難度是最低的,戰場上的仗常茂打贏了,而戰場外的仗,一樣好打。
等把後方完全穩定住之後,常茂才領軍繼續南下,迫**壤府。
“咱們這次耽誤了一個半月的時間,李芳遠得到了喘息的機會,不僅在平壤修整好,還構築了大量的防禦工事,看來,又是一番惡戰啊。”
常昇出現在常茂身邊,遙望著南邊那模糊的平壤城感慨道:“咱們這位對手,倒還是個打防守戰的高手。”
“他善守,咱們善攻,就看誰更技高一籌了。”
“這位李芳遠還是李成桂的兒子,要不然,換做外人為帥的話,就憑他丟失臨江防線這場大敗,咱們還可以行反間計來除掉。”
常茂點點頭,並未接話,而是轉口問道:“現在開京那裡有沒有什麼動向?”
“聽說李成桂又給李芳遠送了幾萬精銳,並且在加快從各道府抽調援軍的動作,料想要不了一個月,這平壤,就會雲集幾十萬大軍了。”
常茂並未覺得有什麼壓力,反而一笑:“幾十萬,那豈不是說,這場平壤攻堅戰有望成為朝鮮戰場的大決戰?”
“是啊。”常昇跟著一笑道:“打下平壤,就再也沒有敵人能攔住咱們了。”
“咱們要不要給李成桂一點時間?”
“好主意。”
常昇瞬間明白自己大哥的意思,哈哈一笑道:“讓他們把防守的重心都放在平壤吧,這樣一來,等到東南水師攻陷濟州島,在光州沿海登陸後就可長驅直入,和我軍形成南北兩向夾擊的戰略局面。
彼時,定讓他李成桂顧頭不顧腚,咱們先把三韓舊地打下來,只給他留一個京畿道。”
“當年唐太宗李世民徵高句麗,也是定下了先剪除羽翼的作戰方針,拉攏新羅、進攻百濟,最後在遼東和百濟南北兩個戰場同時開花,大大削弱了高句麗的國力,最後在唐高宗時期,徹底將曾經戰勝隋煬帝而不可一世的高句麗滅國。”
常茂憶起歷史,對李世民的功績讚不絕口:“唐太宗給咱們後人留下了一個非常好的實戰示例,直到今時今日,這也是個很好的戰略方針,咱們照葫蘆畫瓢即可。”
“李成桂會不會也堤防這一點?”
“他倒是想堤防,可他有那個實力嗎。”
常茂自信言道:“兵法中早就說過,打仗,打的是勢,何謂勢,唯國力耳,朝鮮撮爾小國,於我大明國力懸差十倍不止。
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你看,孫武和李世民都在教咱們怎麼打仗,咱們還不知道該怎麼打嗎?”
“大哥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