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茂離京北上的時候,除了幾十名親兵外,只帶了自己的親弟弟常昇。

遼東已經雲集了二十萬大軍和數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後勤物資,現在,缺的只是他這個主帥而已。

“大哥,你有信心嗎。”

“我們一定贏。”

常茂不可能知道陳雲甫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但這並不妨礙他同樣報以拼命的決心。

這場戰爭,常家同樣必須贏下來。

踩著春三月的尾巴,常茂一行抵達威海,自海路抵達遼東後快馬趕至丹東衛,在這裡,二十萬大軍的副帥、原遼東都指揮使王弼已經等候多時。

這場仗打完,王弼就會回京述職,下一次他的身份,就將是和藍玉一道北伐,追逐那存在於夢中的蒙州基業。

“朝鮮方面已經有了察覺和戒備,李成桂派了使者來質問咱們為什麼要在邊疆集結大軍。”

“質問?”

常茂的步伐一頓,而後冷笑一聲:“我天朝要做什麼事,需要和他通報嗎。”

“使者就在營中,常帥您要見見嗎?”

“不用了,趕他走。”

大手一揮,常茂言道:“告訴他,這次本帥膺奉太師和軍政院的命令入朝,是為了替李成桂剿滅原高麗王室的餘孽叛黨,這是我大明分內之事,就不需要他當面致謝了。”

王弼有些想笑,不過忍了下來,點頭間讓身邊的親兵下去安排,自己則隨著常茂進入中軍帥帳。

帥帳內,巨大的朝鮮沙盤已經備下。

“開春之後,鴨綠江的冰寒已經消去,舟船已經做好,我大軍二十萬,將分成四十份,撒開一百七十里橫渡。”

“江對岸的防備情況探明瞭嗎?”

“李成桂的兒子李芳遠親自督帥,一共十萬軍。”

聽到這個數字,常茂的眉頭皺了一下。

這麼說來,這入朝的渡江第一戰,就很棘手。

“李芳遠還是熟讀兵法的,他在江對岸沿著鴨綠江造了七十多處塢堡,這些塢堡一丈餘高、二十丈見方,可以內建甲士五百人,連弩機十餘架,可以說,拔不掉這些塢堡,咱們的渡江部隊,就將成為活靶子。”

“能不能試著用投石機砸一下?”

“沒用。”王弼搖頭說道:“這些塢堡全是用巨大青石膩成的,投石機砸不破,而火油,又燒不動石頭。”

頓了頓,王弼望著常茂言道:“洪武年的時候,工部的軍器局就有火炮,此番常帥來,緣何沒請太師送幾十口大炮來,有炮的話,拔除這些塢堡就容易許多。”

常茂搖了搖頭:“火炮笨重,運輸極其困難不說而且一直有炸膛風險,眼下,有兵仗局和軍器局合併成立的國防工程學院正在努力改良,在改良成功之前,咱們是別指望火炮的支援了。”

明初時期的火炮技術還是比較落後的,十門炮能炸膛一半,所以洪武年間數次北伐從未用過火炮,跟擺設差不多。

火炮和火銃真正得到發展的時期是原時空的永樂年,朱棣搞了個神機營出來,火器軍事化、專業化才開始飛速進步。

等到明中後期,大明的神機營甚至開始配備成建制的炮營。

每個炮營甚至配備了一百毫米口徑的大將軍炮高達八門,可以發射十五斤的鉛彈或者鐵彈。

而按照《皇明經世文編》中兵部的武備志記載,到了明末時期,明軍的火器化部隊佔比甚至已經到了將近一半的水平。

僅以孫承宗部來說,佛郎機炮加上紅衣將軍炮足足一百六十門,也就是二十個炮營的編制。

專門的炮兵加上輔兵近五千人。

再加上孫承宗部內的三千把抬槍、連珠銃等火器,明末熱武器的配比甚至要比清後期用於平定太平天國時的淮軍、湘軍還要強一點。

這種配置打不過建州女真的重灌騎步兵團,只能說明末的腐朽和軍費貪汙已經到了無可救藥的地步,加上糟糕透頂的中央財政,由不得崇禎不去自掛東南枝。

眼下的大明還沒有成立神機營,自然也沒有正軌成建制的熱兵器軍團,技術領域的問題,陳雲甫正在督促。

只要能解決火炮火藥艙容易炸膛的難點,那麼大範圍的生產武裝進入軍隊就只是時間問題。

“沒有火炮,這仗難道就不打了不成?”

常茂聽不慣王弼一個勁的吐苦水,領頭出了中軍帳,一躍上馬。

“常帥去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