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長去世的訃告,陳雲甫是進到直隸境內才收到的,當得知這個訊息後,陳雲甫同樣震驚了許久。

誰能想到呢。

對於李善長,陳雲甫沒有太多的交際,他甚至都沒怎麼見過李善長太多面,畢竟, 他入仕的時候李善長就已經開始逐步退隱。

為了避諱,不被胡惟庸案牽連到。

而且李善長的地位在大明朝太高了,不是陳雲甫現在做個內閣首輔就能媲美的。

想想當年,要不是李善長,申國公鄧鎮何德何能可以混上北伐副帥,跟著朝廷大軍去鍍一層耀眼奪目的功勳金環在身上。

可以說,李善長的話, 連朱標都要給面子。

他是名副其實的大明朝開國第一功臣。

從朱元璋堪堪還只是一個小軍閥開始,一直輔佐著到開闢國家,到治理國家再到興盛國家,哪一個地方沒有李善長的功勞呢。

而讓陳雲甫開心的一點,大概就是李善長這一世的死法了。

壽終正寢。

而不是被冠上謀逆的大罪株連滿門。

其實就歷史上李善長坐謀逆罪而死還有過一段典故,當時有一名叫做王國用的御史言辭激烈的怒斥朱元璋,說他給李善長扣謀逆帽子簡直是貽笑大方。

“太師貴為國公,死後必定追王,流芳百世,其家族兒娶公主、親居高官,已經達到人臣之巔峰了,又怎麼會追隨胡惟庸謀逆?難道胡惟庸當了皇帝后,能把皇帝的位置讓給太師嗎?最多也就是一個國公,一個王。

既然左右都是國公是王爵,李善長何必冒著誅九族的風險造您的反呢?”

朱元璋也知道自己理虧,所以沒有殺王國用。

因為沒有被指謀逆,所以李善長得到了原時空到死都沒有得到的王爵。

他被追封為宛陵王,諡文襄。

這是極讚譽的諡號了。

可以說文臣諡號中, 僅次於文正、文貞。

李善長家族畢竟出過不體面、不爭氣的後輩子孫,也出過一些仗著李家勢力通天而橫行霸道的紈絝,因此,李善長家風受辱,不可稱正。

不然的話,僅憑功勞而言,李善長是可以為自己博得一個文正、文貞的諡號。

他一生的功過,最終停留在了宛陵文襄王這個爵位諡號上。

楊士奇在知悉訃告後也很震驚,但也就短短一瞬,連陳雲甫都和李善長沒什麼感情,他就更不會有什麼感情了。

他現在只知道,李善長走了,攔在陳雲甫面前的最後一個文臣泰斗,沒了!

誰也擋不住陳雲甫正位太子太師!

大明死去了一個太師,將迎來一個更加年輕的太師。

一想到大明太師這四個字,楊士奇便覺得一股子不知從哪來的涼意自天靈灌下,讓整個人都猛打激靈。

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是官場的規則,陳雲甫若是真能正位太子太師,那他這個秘書,也就跟著水漲船高。

想起之前陳雲甫和自己提過,打算讓自己去左春坊任大學士,楊士奇便知道,自己的未來將會走向哪一步了。

先左春坊大學士,後文淵閣大學士,繼而兼領通政使入九卿,再由通政使擢升六部尚書或者左都御史。

亦或者,入閣!

再往上便是加銜,不停的加銜。

像陳雲甫這樣,加到無以復加的地步。

生前封公,死後追王!

一想到自己將來可能的錦繡前程,楊士奇激動戰慄之餘,更是堅定抱住陳雲甫的決心不動搖。

而如楊士奇這般所想的,又何止只是他一個。

捧高踩低追紅頂白,是官場常態。谷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