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治大國如烹小鮮(第2/2頁)
章節報錯
見此,陳雲甫也懶得再深入解釋,只是心裡擔憂不已。
贛州的吏治如此崩壞恰恰映和他最擔心的一件事。
那就是當朝廷忙於平亂而無暇顧及地方的時候,地方官員便開始腐化墮落,這些官員的墮落又促使地方動亂頻生,構成了國家內部環境惡性迴圈的一環。
眼下大明有多少事?
遼東的開發、青海的西番蠻、雲南的長官司、湖廣、貴州的土司平叛以及直隸、浙江的營商改革。
朝廷中央焦頭爛額,顧頭不顧腚,這才給了張宏君這種懶官在地方肆意玩耍摸魚的機會,連江西的吏治情況都如此糟糕,那兩廣現在會不會更差?
兩廣的宗族勢力會不會趁機加劇他們的兼併擴張,與地方官府沆瀣一氣坐尾大不掉之勢?
一旦如此,那麼兩廣的國家財稅就必然會流失,也會成為國家內部環境惡性迴圈中的一環。
或許這些作亂初看不過是癬疥之疾,可惡性迴圈這個詞人盡皆知,隨著時間的推移,其惡日益加深則小疾成腫瘤,依附於大明這個國家之上,巨人也會有倒下的一天。
粗略想一下明史的大概發展。
洪武二十六年國朝丁口六千四百八十萬,隱戶不足二百萬,國家財稅由實物折抵高達三千餘萬兩,且物價平抑,生存環境極其良性。
及後靖難之役、交趾作亂、貴州土司再亂。
朱老四五徵漠北、叫門戰神土木折戟。
等到萬曆三大徵的時候,前後十一年,國家軍費用度一千一百八十萬兩就把大明元氣耗費的一乾二淨,致有薩爾滸之敗。
十一年,才花掉一千多萬兩的軍費也叫多了?
陳雲甫想想,自己前兩年協調後勤支援馮勝收復遼東的時候,那一年朝廷批出去的軍費就有三百多萬。
北伐二十萬大軍那是個個鮮衣怒馬、甲冑兵器鋥光瓦亮上的戰場。
回來時也是個個吃的滿面油光、肚大腰圓,絲毫沒受遼東寒冷天氣的影響。
這才是明初時,大明能夠百戰百勝的橫掃天下無敵的根本原因!
大明怎麼就越來越窮了呢。
因為不論是中央的官員還是地方的官員,在落實具體政策的過程中因其時代思維的侷限性,缺少一種全國一盤棋的大局觀。
頭疼醫頭,腳疼醫腳。
換著老朱現在歲數大了,脾氣也是越來越暴躁,動不動就知道殺。
你殺就殺了,殺完之後倒是亡羊補牢的出臺個解決辦法出來也算不白殺,可殺完之後還是放任不管,那這仗打的,不是白白浪費朝廷軍費和糧餉。
你都不如學趙宋,一紙詔安送過去來的省心呢。
老朱現在把貴州這塊燙手山芋扔給陳雲甫,老陳的壓力真的很大啊。
若說想要個面上的好看,那陳雲甫現在就能把改土歸流的歷史政策搬出來直接套用。
可自洪武二十八年改土歸流政策雛形誕生,到清雍正年間最後一次改土歸流,徙民實雲貴,直至嘉慶初,前後將近四百年的時間,最後不還是硬生生靠著兩億丁口的好腸胃生生消化掉的。
大明現在要是有兩個億的丁口,就貴州那不到五十萬的土司還用想辦法解決?
遷一千萬活不下去無地無產的貧民過去,要不了三五年,貴州那還有個毛線的野心土司,那就是載歌載舞的苗家姑娘和好客黔州歡迎您。
以力破巧還不會嗎。
現在大明只有六千萬人,而且不存在無地無產者,就算有,也是先緊著往遼東遷,不開發貴州最多就是生亂,不開發遼東,那是給自己養敵人。
所以,要從大局著手,小火慢燉。
治大國如烹小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