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標急匆匆的自東閣趕到謹身殿,路上還在納悶朱元璋召見自己是幹什麼的。

難不成父皇轉了心思,同意自己廢徭役、復商籍的事了?

能等進了殿看到陳雲甫,朱標心裡更加踏實。

“兒臣......”

“先坐,聽雲甫說。”

朱元璋直接打斷朱標的問安,一指陳雲甫旁邊的座位道:“你也別見禮了,把你剛才說的話再給太子說一遍。”

這邊後者剛打算起身向朱標行禮,聽到朱元璋的話只能改作揖為點頭,好在朱標才不會介意,一屁股坐到陳雲甫旁邊,小聲先問了一句。

“咋回事,父皇同意了?”

“陛下壓根也沒拒絕過。”

陳雲甫只來得及說上一句,就聽到朱元璋在上面輕咳一聲,趕忙收住這話頭,轉而將之前自己和朱元璋闡述的經濟理念複述給朱標。

朱標也懵了。

這現代經濟幾百年摸索積累出來的經驗,闡明瞭宏觀經濟體與微觀經濟學相輔相成的邏輯鏈條,朱標要是能聽懂的話那才怪了。

雖然聽不懂,但朱標一咂摸,好他媽有道理啊。

國家給老百姓省錢,老百姓再把錢用來買國家的東西,這不還是一回事嗎。

就算不買國家的買商人的,價格的紅線在那擺著,老百姓也沒吃虧,而商人拿了錢去增產,最後滾來滾去還是要回到國庫和官帑裡。

合理嗎?

這很合理!

本身宏觀經濟體的思維邏輯就不是分蛋糕,而是想辦法把蛋糕做大。

只有把蛋糕做大,所有守著蛋糕的人才能吃飽。

朝廷是什麼,是國傢俱象出來的行政機關,他的職責本身是做蛋糕,而不是吃蛋糕。

老朱心心念念計較的只是如何讓朝廷多吃點蛋糕,出發點就錯了,就不是宏觀上看經濟,而是微觀上佔用國家經濟,那還談什麼富裕。

發展來發展去,不還就只有江南一隅過的去嗎。

等過個幾十上百年,遲滯不前的西北、西南就是大明身上最重的包袱,最終還一定會拖垮江南。

這就不是共同富裕、而是共同貧困了。

一旦到那時,積重難返的大明王朝拖著冗官、冗政、冗制三大沉痾的身子轟然倒塌也就是情理之中,不難理解。

“你說要給商品的價格畫個圈,來推動西南、西北恢復元氣,那江南這邊的商人都不去了,還會經商嗎。”

陳雲甫旋即笑道:“陛下,商人經商首逐暴利,沒有暴利便去追小利,他們或許不會在遠征跋涉的去到千里之外,可守在家門口前能做的生意也不少啊。

有了國家的價格統一,他們的心思勢必要從倒買倒賣轉移到擴產增產上,那才叫改邪歸正、回到正軌,無論是手工業、織造業還是沿海的漁業、鹽業,其實都是以人為本的生產。

人越多產的就越多,無限的堆人力來增產就會帶來用工成本的增加,商人是逐利的,他們要想控制成本,就要想辦法來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