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劉盈:許負逾牆走……(第1/3頁)
章節報錯
食肆中,一個被布幔圍起來的小包間。
劉邦大咧咧的盤腿坐下,看著劉盈極為順從將肥嫩的雞屁股撕下來放在他面前,心情大爽。
自家的小崽子就是欠收拾,如今敲打一番後,果然老實了不少!
這樣,他就再也不用擔心一覺醒來,睜開眼睛看到的是自家老爹的怒髮衝冠,然後被迫開啟晨跑……
於是他開開心心的啃著雞屁股,任由黃色的雞油從唇角滑落,沾在他濃密的大鬍子上。
劉盈只覺得一陣噁心,於是手中的叫花雞也變得不香了。
他想了想,招來侍立在包間外的韓談,讓他去把新近送來的荔枝拿一點過來吃。
這是他引種在巴蜀山地的荔枝樹結的果子,而且隨著對山區的開發,還發現了不少當地的野生品種!
重要的是,這種野生品種無論從長勢,還是結果率,以及甜度都完爆了劉盈在嶺南吃到的荔枝!
這主要是因為水土以及氣溫的原因,導致了荔枝其實是巴蜀的原生物種。
畢竟此時的平均氣溫相對較高,荔枝開花時需要一定低溫,屬於熱帶氣候的嶺南荔枝不如亞熱帶氣候的巴蜀荔枝好吃,則是很正常的事情。
至於荔枝的運輸,經過劉盈這一兩年的摸索,也已經找到了最佳的方法。
比如想要吃到最佳賞味期的荔枝,就先尋找長勢很好的荔枝樹,在荔枝還是青果階段將枝丫砍斷,直接嫁接到種植在花盆裡的小荔枝樹上,然後慢慢運到長安。
這樣,就可以吃到剛剛從樹上採摘下來的荔枝了!
而且荔枝這種植物,在原有的歷史上被稱為‘離支’,司馬相如的《上林賦》裡記載的漢武帝吃的荔枝,就是這樣運到關中來的。
只不過漢武時期道路不好,所以這種水果只能是皇家才能享用的奢侈品。
嗯,只是砍斷枝丫,不是連根拔起,所以大的荔枝樹並不會死,第二年還會接著結果。
至於杜牧寫的那首《過華清宮絕句三首·其一》,也就是‘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這首絕句並沒有什麼批判的意思,而是在炫耀,大唐盛世超過了前面的漢朝,唐朝有好馬且道路良好,不必再如同漢朝那樣透過嫁接的手段才能吃上新鮮的荔枝了!
畢竟杜牧是宰相杜佑之孫,二十六歲就中了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後來做到了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屬於是那種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遍長安花的官二代!
所以,古人只是生產力和科技不發達,不代表腦子有包,勞民傷財的就為了吃點水果……
而劉盈有底氣在新豐城搞荔枝狗肉節,是因為他找到了另外一種運送荔枝的方法,這種方法相較於那種大費周章的嫁接,要簡單許多,甚至一直沿用到了後世。
也就是隔壁阿三至今尚在使用的‘稻草空調’。
說人話的話,就是採用培植的原理,以及最簡易最便宜的蒸發降溫法,來保持水果在長途販運中不會腐爛變質。
具體的步驟,則是當荔枝快要成熟的時候,砍下一些新鮮的枝條,折斷出汁液後扔進水壇,倒入水壇總量一半的乾淨的山泉水,之後將長滿荔枝的枝條插進水壇,用竹篾和稻草覆蓋。
這樣,就等於有了一個裝滿培養液的培養皿。
至於保溼保溫,則是將水壇放在不漏水,上面覆蓋有油布的馬車車廂中,接著再用稻草填充車廂,運輸的時候不停在稻草上澆水。
當水分開始蒸發的時候,車廂內就會形成恆定低溫。
培養皿,也就是水壇中的樹枝汁液會保持在一個比較低的溫度區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