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劉盈:修橋,但是需要大戶樂捐!(第1/2頁)
章節報錯
長安城郊,渭水橋邊。
六月的關中悶熱難耐,沒有一絲風,岸邊倒垂的楊柳紋絲不動,與樹上知了的那尖銳的叫聲相附和的,是橋上的喧鬧。
如今的長安城有近十萬戶人家,人口五六十萬,每天消耗的糧米果蔬不計取數,尤其是能夠住在長安城內的,非富即貴,多是豪商鉅富,功候勳貴,因此對於牛羊豬狗、雞鴨鵝魚的需求量更是大的離譜!
嗯,古人吃狗肉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尤其是現在即將入伏,按照這一時期的傳統,人們認為酷暑酷暑是厲鬼作怪,需要在邑中殺狗祭祀並將其分食,才能驅散厲鬼,讓天氣重新轉涼。
而為了應景,再加上促進消費和物流業的發展,今年的新豐城要趁著第三屆大鳳杯蹴鞠大賽的間歇,還要再舉辦一次荔枝狗肉節!
買門票入場,即可免費暢飲水裡面兌了酒的啤酒……
因此,本就車水馬龍的渭水大橋,再一次堵的水洩不通,南來北往的貨運馬車幾乎堵了十幾里路!
“看吧,不聽小孩言,吃虧在眼前了吧!”
渭水橋另一側的樹蔭下,劉盈蹲在地上,壯著膽子數落著身邊的一個老者,蕭何。
劉盈早就建議過,在渭水橋的兩側再多修兩條大橋,分別為北上的車道、南下的車道,以及行人專用的車道。
嗯,中間的舊橋為行人專用。
這條沿用至今的舊橋是秦昭襄王時期修建,歷時十年方才完工,最初的目的是為了連通渭水兩岸的咸陽宮和章臺宮、極廟等宮室。
之後就一直在此基礎上修修改改,沿用至今。
聽到劉盈的話,蕭何臉上閃過幾分慍怒,但最終無奈的搖了搖頭。
畢竟劉盈說的沒錯,若是早幾年就開始動工修橋,只怕這時候大橋早已竣工,不復如今的堵塞。
可這並不是他不想修,第一次他想動工修橋的時候,時任趙王的張敖有謀反的嫌疑,為了準備可能的戰爭,修橋的計劃就暫時擱置……
再然後想要修橋的時候,南越國進攻豫章郡,戰爭的陰霾再一次籠罩在漢帝國的頭頂,雖然最終的結果是趙佗自焚身亡,南越國就此覆滅,但橋又沒有修成……
至於最近的一次則是去年,當時蕭何將錢糧工錢,以及民夫都準備好了,就等著冬天的時候開工,結果匈奴人南下了……
所以,蕭何越想越氣,於是抬手給了劉盈一個腦瓜崩。
“哎喲!”
劉盈捂著腦袋,做出一副哭唧唧的模樣。
如果不是為了拿下這兩個工程,他才不會來受這個委屈!
這麼熱的天,躲在東宮乘涼不好嗎?
又或者是去椒房殿做功課,順便享受一下‘弟妹’的按摩,不是更美滋滋?
在劉盈的無聲控訴中,蕭何有些不好意思的捻了捻鬍鬚:“行吧,就依你,秋播之後就開始修橋,你現在就可以讓人做準備了!”
嗯,這不算是私相授受,而是蕭何一貫的執政理念。
黃老無為。
也就是將一些本應該由政府承擔的職責,外包,或是用臨時工來負責,這樣就能夠節省不少的開支,避免出現冗官,人浮於事的現象。
而且,劉盈辦事,他也很放心,並不憂愁會有豆腐渣工程。
劉盈忍住蹦起來叫兩嗓子的衝動,很是矜持的點點頭,接著又問道:“老師,那漕渠呢?準備什麼時候修?”
蕭何想了一下:“貪多嚼不爛。飯要一口一口的吃,事情要一件一件的做!還是先把東西兩座渭水橋修好了,再說漕渠的事情吧!”
“反正三年之內,關中隴右的糧食足夠內史周邊半數之用,且憑藉府庫存糧,亦不會產生饑饉,漕渠早一天晚一天的也不打緊!”
打緊,打緊的很……劉盈心中嘀咕,但還是仰頭說道:“老師曾經說過,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且不謀全域性者,不足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
“若是有了漕渠,不僅關東的物資可以更加高效的轉運到關中,就連河東、太原、上黨等地的物資也可以透過漕渠轉運關中,而關中的物資,也可以透過漕渠快速且廉價的轉運出去!”
“這樣一來,節省下來的不僅是一點點的糧食轉運的費用,而是將整個關中以東地區,凡是能被大河鴻溝水系覆蓋的地方都連為一體,盤活的是上千萬人口的一個大經濟體!”
蕭何低頭沉吟不語,劉盈說的其實很有道理,隨著渭水上游的人口日益增多,渭水的含泥量越來越大,已經不再適合通航了,或者是航運的時候除了勉強能夠水流而下,幾乎不存在逆流而上的可能。
畢竟淤泥堆疊,如今新修的渭水大堤兩岸相距七八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