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劉盈:你要戰便作戰!(第2/2頁)
章節報錯
劉邦環視一週,發現這正合他意。
他千里迢迢的從陝西跑到內蒙,為的不就是和冒頓好好幹一架嗎?
如今,冒頓可算是來了!
而在中軍幕府的大帳內,韓信盧綰等人對於冒頓的出現也毫不意外,畢竟這裡是匈奴王庭的所在,之前不知道什麼原因冒頓離開了這裡,但漢軍大舉收復雲中郡的訊息必然會傳到冒頓耳中。
他們這一路也親眼目睹了,這片草原雖然冬季苦寒,但卻光照充足,宜耕宜牧,若是好好開發一下,絕對會是一個帝國北部邊疆的大糧倉!
到時候不光不需要從關中向這裡的駐軍轉運糧草,只怕關中還需要從這裡調運糧草!
而且雲中郡在手,則陰山山脈的長城就可以和太行山、燕山的長城連成一片,進可攻退可守!
重要的是這裡的地理位置特殊,匈奴人掌握雲中郡,則向東可威脅燕國,向南則攻擊韓國,甚至可以趁著冬季大河上凍的時候,直接攻入河套平原,進而威脅到漢帝國的首都,關中!
但若是漢國掌控了雲中郡,則相當於是在匈奴的心臟邊上打了一顆釘子,不僅截斷了匈奴人東西兩端的聯絡,而且可以從這裡出兵,直接進攻匈奴人的龍城!
當劉邦的中軍幕府燭燈高照,亮如白晝的時候,遠在百里之外的大黑河東岸,匈奴人的營地也是人聲鼎沸,牛吼馬嘶。
之前偷襲東胡王、丁零王,以及蘭氏王等部的單于庭本部騎兵陸續返回,戰果頗豐,不僅帶回了數以十萬計的牛羊馬匹,牧奴和女人也是多不勝數!
冒頓此刻斜靠在虎皮坐墊上,在他面前,則是那些摟著女人胡天胡地的左右大將等人。
這是匈奴人的傳統,他們在征服了一個草原部族之後,會選擇一個沒有月亮的夜晚集體再次征服一下那些部族的女人。
不過冒頓本人並沒有加入這種集體的征服,相反,他還斥退了一個如同母狗一樣倒退著接近他的女人!
哪怕那個女人面板細嫩,臉若銀盤,有牛一樣的柰子,馬一樣的屁股,而且往日裡身份極為尊貴,通常會作為閼氏的備選。
畢竟他現在動一動都喘得厲害,很容易在這種場合下丟光男人的臉面,重要的是他是匈奴的撐犁孤塗大單于,蒼狼神的子孫,絕對不會躺在地上,任由女人如同騎馬一樣在他身上馳騁!
因此冒頓雖然心癢難耐,呼吸沉重,但還是捻著鬍鬚面露微笑,默默等待著傳統習俗的結束。
………………………………
清晨時分,吃過了手把肉,再次征服了一遍抓來的女奴之後,近二十萬匈奴騎兵跨過枯水期的大黑河,向草原另一側的漢軍奔襲而去。
作為普通的牧民,他們並不怎麼關心這片草原的戰略地位,他們只是想要將漢人趕走,一如十多年前他們的父輩趕走秦人那樣,好讓他們的子孫在這片肥沃的草原上自由自在的牧馬放羊!
漸漸地,當晨霧散去的時候,他們看到了列陣在原野上的漢人軍團。
和他們記憶中的一樣,車壘,步兵方陣居中,那些身穿晃瞎人眼的鐵甲的騎兵位於漢軍兩側。
於是,匈奴人中號角連連,數以萬計的匈奴騎兵向漢軍兩側迂迴,手中並沒有如從前那般拿著弓箭短矛,而是換上了長長的套馬杆。
這是馬背上的民族最擅長的一種武器,雖然看上去搖搖晃晃有些不靠譜,但他們可以騎在馬背上,用這種套索輕鬆制服狂飆的野馬!
嗯,匈奴人,乃至於後來的蒙古人、哈薩克人等遊牧民族,在養馬上頗為粗獷,以散養為主,也就是當自己日常騎的馬掉膘了,不是喂點好的讓馬重新變胖,而是把這匹瘦的放回草原,再去抓一匹野放在外面,膘肥體壯的回來接著騎……
所以,他們套馬的技術極其嫻熟,這是冒頓這次為了剋制漢軍騎兵而想出的新辦法。
用套馬杆套住鐵罐頭一般的漢軍騎兵,將他們拖下馬,然後踩死……
不過冒頓這次失算了,迎戰套馬的漢子的不是別人,正是二次從隴西、北地郡徵調而來戎狄騎兵。
這幫傢伙日常騎著馬在山坡上放羊,上下山坂,出入溪澗,如履平地,重要的是他們現在騎乘的戰馬是太僕府蓄養的混血馬,也就是用燕國的冷血馬和西域的熱血馬雜交而成的新品種戰馬。
雖然這些溫血馬還沒有形成穩定的血統,但卻相對完美的繼承了父母雙方的優點,跑得快不說,重要的是肩高已經接近了一米六,和匈奴人那些肩高普遍一米三、一米四的草原馬站在一起對比尤為明顯!
當戎狄騎兵嫻熟的利用各種技巧避開匈奴人的套馬杆,抽出雁翎刀居高臨下的左噼右砍時,繞開交戰區域,反包抄匈奴人兩翼的郎中騎兵也在不斷壓縮著匈奴人的陣型。
然後,裝載在四輪馬車上的四磅炮開始向前推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