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劉盈:消費升級!(第1/2頁)
章節報錯
膚施縣向東,舊長城被拆了一條碩大的口子的地方,停放著十多輛蒙著草簾子的火車頭,而在不遠處,還有一串串長條形的車廂。
這裡是劉盈選定的停車場,而在此地向南,則是一處貨運中轉站。
不是運煤,而是運鹽,定邊鹽池的鹽。
如果仔細看的話就會發現,那裡一包一包堆疊的大多不是給人吃的精鹽,而是餵養牲畜,醃漬火腿鹹肉的粗鹽。
現如今的漢國養殖的牲畜極多,毫不誇張的講,餵豬餵牛消耗的食鹽,要比人消耗的多出了至少三成!
而在全憑腿走的年代,長途販運牲畜其實很不划算,賣的低了不賺錢,不如在當地出售;而賣價高了又競爭不過當地的販子,最終還是要低價或是賠錢出售……
因此,在牲畜膘情最好,口感極佳的時候宰殺,粗加工一番,增加風味的同時,還不會受到奸商的盤剝,只要儲存良好,一條火腿放上三五年也不成問題!
而隨著醃漬火腿臘肉技術的推廣,河東鹽池的食鹽就有些供不應求了。
供不應求,價格自然會有所上漲。
於是,私鹽販子這個遊走在掉腦袋邊緣的古老行當再度死灰復燃。
劉盈在這裡設定卸貨點的原因,就是想要利用更低的物流費用,將有些上漲苗頭的鹽價壓下去,將私鹽販子這個職業再次按死!
畢竟鹽這種人人都不可或缺的資源說多很多,但說少也少,只有一些特定地方才能產出這種資源。
比如齊國,比如吳國。
吳國下轄的會稽、鄣郡如今歸漢帝國直轄,但齊國卻沒有,而且那可是私鹽販子的老巢,齊人大規模用海水煮鹽的傳統少說也有好幾百年!
所以,劉盈覺得自家那個好色貪財、囂張跋扈的大胖子絕對忍不住不去賺這筆錢……
畢竟劉肥和韓王信一樣,都有一大串的兒子,自然而然的,後宮佳麗也不可勝數……
在現如今的漢國,尤其是他們這種王侯之家,不僅小孩子是吞金獸,小孩子他娘也不逞多讓!
穿則綾羅綢緞,飾則珍珠瑪瑙!
很過分嗎?
並不。
畢竟人家小意逢迎,苦練技術,在鬼門關上掙扎著生孩子,為的不就是享受王府帶來的榮華富貴?
問題的關鍵是,給這個買了,要不要給那個買?
所以,再多的錢也不夠花!
不夠花,就會不自覺的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尤其是坐擁十多萬軍隊,掌控數百萬人口生殺予奪之權的藩王,違法比喝水還輕鬆!
因此,若想讓君臣兄弟兩不相負,防微杜漸就顯得很有必要。
貨運站中,劉盈滿臉若有所思,跟在他身後的張不疑則好奇的東張西望,不時戳破裝鹽的紙袋,驗看食鹽的成色以及有無受潮。
漸漸地,他滿臉疑惑:“怎麼全是粗鹽?精加工一下不費什麼人力,但能獲利不少呢!”
劉盈隨口說了一句:“是呀,到時候河東鹽池的利潤下降了,讓蕭相和賠錢了的勳貴找你把少的錢補上!”
一瞬間,張不疑有些悻悻。
畢竟這裡跟河東鹽池不一樣,河東鹽池的歷史可以追朔到黃帝時期的坂泉之戰,當時炎帝和黃帝就是為了爭奪河東鹽池,於是打了一架,炎帝戰敗,但因為兩家互有婚盟,於是免除族滅,而是加入了黃帝一方,成為了諸夏始祖!
也因此,河東鹽池這塊肥肉誰也不能獨吞,國家大口吃肉,買了債券的勳貴小口喝湯!
至於定邊鹽池,這裡是劉盈負責經營的劉邦的財產,據說是有神人託夢,劉盈因此找到了這片鹽池。
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鹽池自然歸劉邦所有,賺到的錢初了繳納朝廷賦稅,分給股東的紅利,劉盈的管理費,剩下的就全落入了劉邦本人的小金庫,是皇帝的私人收入!
所以,若是這處私人的鹽池把國家掌控的鹽池擠垮了,只怕蕭何第一個不答應!
想通了這一截後,張不疑不再逼逼賴賴,而是老老實實跟在劉盈身後,只是依舊滿臉好奇的東張西望。
而這好奇中,還有濃重的貪婪。
這白花花的是鹽嗎?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