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郡,膚施縣。

劉盈駐馬在封凍了大河西岸,眺望遠處山巒之上的白雪皚皚,莫名想起了一首詞,於是輕聲吟誦: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

一旁的張不疑雙手抱臂頻頻點頭:“不錯、不錯,慷慨豪邁,氣勢磅礴,除了格式有些亂……不過簡單潤色一下,絕對是流傳千古的名篇!嗯,就像是那首‘大風起兮雲飛揚’一樣,就連我爹都讚不絕口……”

劉盈抬頭望天,避免和張不疑對視時暴露自己的心虛,反正他只是唸詩,既不說這是自己寫的,也不說原作者是誰。

嗯,不主動,不拒絕,一如他PUA盧綰一樣……

片刻之後,劉盈撥馬向西,上百騎士,十多輛馬車繼續沿著被積雪覆蓋的鐵路前進。

這是一條最早鋪好鐵軌的鐵路,是連通長安城和九原郡的長九鐵路的一條支線,目的是將廣衍縣(今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東部)的煤炭直接運送到壺口下方的碼頭,用更加便宜的水運順流而下轉運到中原和江南。

劉盈算過,哪怕運輸煤炭的過程中會裝卸數次,但總體成本和當地煤礦裡直接挖出的煤炭基本持平。

畢竟一處是黃土高原上的露天煤礦,只需要刨開鬆軟的黃土層就可以直接開挖煤炭,而另一處則需要先在山裡挖幾十上百米的礦洞,之後才是讓人下井,叮叮咣咣的挖掘煤炭。

重要的是礦井不僅需要不間斷的抽水通風,還需要付出人力物力去加固礦洞,否則強令礦工下井作業,無疑就是在草菅人命!

這一來,礦井的採礦成本,就比露天煤礦要高出很多,這也是後世很多地方關停小煤窯,大量進口海外煤炭的另一個原因。

當然了,環保和可持續發展也很重要。

不過劉盈選擇修建鐵路,大量貨運上郡的煤炭到內陸以及江南售賣,一是出於成本考量,很多煤礦從前下井挖煤的主力軍是倭人,如今倭人近乎銷聲匿跡,下井挖煤的主力軍就變成了那些少地的庸耕者。

而自由民對於工錢的要求,可比奴隸要高出數倍不止!

畢竟井下作業屬於是埋了還沒有死,非萬不得已誰願意來幹這種又辛苦,危險係數又高的工作?

至於另外一個原因,則是為了遏制韓王信。

現如今韓王信的封地在後世除了以醋聞名之外,還以煤老闆多而著稱,雖然韓國的很多煤礦都有劉盈的股份,但毫無疑問的是,韓王信才是如今的漢國最大的煤老闆!

有錢,有兵,又有山川形勝之利!

雖說韓王信沒什麼謀反的膽量和野心,但很多時候,很多事情並不是看他做沒做,而是看他有沒有這麼做的能力!

因此劉盈的想法,就是先削弱一下韓王信積累財富的速度,然後再行推恩令,將如今的韓國一分為十五,從心腹之患,變成癬疥之疾!

嗯,韓王信有十五個兒子,九個女兒……

畢竟歷史線發生了變更,韓王信沒有和匈奴人媾和,自然不會被劉邦猜忌,因此沒有一不做二不休的造反。

重要的是韓王信有錢有地位,老婆多,子女自然就多。

當然了,綠帽子的機率也大,比如漢景帝大機率就被綠了,那個生下了一百多個子女的中山靖王據說並不是他的子女,而是劉啟組織男男女女多人運動的產物……

過兩年發現丫有‘好男色’的傾向就直接打死……劉盈裹了裹身上的熊皮大氅,暗暗發狠。

畢竟‘弟妹’變成了他的媳婦,那麼生下‘劉啟’的機率就是75%,因此不得不防!

不過劉盈轉念一想,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劉啟好男色主要遺傳了自家的歐豆豆,而自己與賭毒不共戴天,大機率又會改寫歷史。

所以……

劉盈看著旁邊饒有興致打量著他的張不疑,問道:“之前讓你派人去蜀郡找人的事情,你做的怎麼樣了?”

張不疑愣了一下,眨眨眼睛:“什麼找人?我怎麼不記得?”

劉盈有些無奈,壓制住了踹他的衝動:“就是去找一個名叫鄧通,家住蜀郡南安縣(今四川樂山)的男人,嗯,現在可能是小孩……”

張不疑恍然,點點頭:“啊,我記起來了,是有這麼一回事!不過我將這件事交給夏侯灶去做了,他之前在蜀郡的尚賢堂活動,據說跟當地卓姓豪強關係很好,找人自然不在話下!”

卓?莫非是卓文君的卓家?可惜了……劉盈微不可見的搖搖頭,畢竟卓文君是傳說中的四大才女,不能親眼一見實屬遺憾。

“話說,你找一小男孩幹嘛?”張不疑策馬並行,小聲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