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劉盈:為往聖繼絕學~(第1/2頁)
章節報錯
漢十五年十月初一,新年大朝會。
長樂宮,宣室殿。
和往年一樣,今年的新年朝會濟濟一堂,漢帝國分封的諸侯藩王悉數到場,來自異國他鄉的番邦使者、異域藩王也提前半個月就到了長安。
在劉盈強忍著打哈欠的舉動中,功候勳貴、文武官員按照食邑、食祿多寡依次上前敬酒賀歲,之後才輪到外邦之人。
而在一眾異域藩王中最吸引眼球的,則是披紅掛綵的鮮卑王和烏桓王。
這是劉盈建議,劉邦特許給予他們兩個人的榮耀!
畢竟隨著東胡人不需要再向匈奴人稱臣納貢,每年幾乎掏空家底換取和平之後,東胡各部族日漸富裕起來,厚積薄發之下終於在去年九月,秋高馬肥之際顯現出成效。
鮮卑王和烏桓王前來朝覲劉邦的時候,是趕著十萬匹馬入的關!
之後更是浩浩蕩蕩一路直入關中,雖然他們的馬大多數都被河北、河南等地的官方馬場所接受,但進入長安城的時候,隊伍中還是有上萬匹好馬!
要知道,這可是東胡人養在林子裡的草甸馬,雖然沒有西域來的熱血馬性格暴躁,奔跑迅疾,但勝在體格夠大,耐於粗飼且脾氣很好。
類比一下的話,應該就是肌肉車和泥頭車之間的區別。
因此在內燃機沒有研發成功,煉油廠沒有遍地開花之前,馬車依舊是短途貨運的主流,這種肩高超過一米六,體重接近一噸的草甸子馬,能有效提振經濟,改善民生。
舉個栗子的話就是農民賣糧食。
臨縣的糧商給的價格比本縣的糧商每石高一錢,如果是從前全靠肩挑人背,那就很划不來了,一石糧食三十公斤,全靠人力扛到臨縣售賣,不僅賺不到錢,反而會虧本。
畢竟人百公里怎麼的也要消耗十個饅頭……
可如果家裡有了這種泥頭馬拉的四輪馬車,一切就都不同了。
在鋪裝路面上,兩匹泥頭馬可以輕鬆拉動三四噸的貨物,早晨出發晚上回家,少說能多賺一百多錢!
相當於是白賺了一個人的人頭稅!
況且在人均耕地幾十畝的年月,農戶家裡養上幾匹馬是很划算的事情,農忙的時候幫著犁地、拉種子、拉糧食去曬,農閒的時候還能套上車進城裡打點零工。
一人一車,既是‘滴滴’也是‘貨拉拉’……
所以,對於如此懂事的東胡王和鮮卑王,劉盈覺得只是披紅掛綵尚嫌不足,他準備接下來再送給他們兩百套最新版的《儒法精義》,好好學習‘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要臣亡臣不得不亡’之類的微言大義……
嗯,這並不是劉盈在忽悠人,其實這是東胡人一直在請求的事情,畢竟東胡各部之間並沒有文字,甚至有時候連語言也不通……
所以被匈奴人一波斬首,再起不能,一個無論從人口、疆域、兵源都比匈奴人要強很多的草原王國,從此淪為別人的附庸,一直到了百年後才終於再度崛起,而且還是撿了個漏。
畢竟漢朝從劉邦開始就盤算著打匈奴,自漢武之後就和匈奴人死磕,直到把匈奴人徹底打殘,四分五裂。
這才讓鮮卑人有了趁勢席捲草原的機會。
不過現如今東胡人是沒機會了,畢竟遼東、遼西兩郡每年都要接受至少齊國四五萬人的移民,漢人北上屯墾西伯利亞指日可待……
而此刻劉邦一副吃了蜂蜜屎的笑容,不單單是為了那十萬匹馬,而是等下散朝之後,計相張蒼就要給他做去年的‘上計’彙報。
所謂‘上計’,是延續自春秋戰國以來的一種年終考核地方官員的方法。
漢承秦制,以十月為歲首,因此每年八月開始,地方官吏就要理清自己管轄地區的戶口、墾田、賦稅等資料,派遣專門的‘上計吏’送到長安城,接受考核。
如今隨著漢帝國的休養生息,重要的是鐵器的普及導致的生產力飆升,自關中出發,勾連天下的馳道全面硬化所提振的商貿往來,都導致整個漢帝國無時無刻不在產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每年上計的時候都會有驚喜發生,因此劉邦滿心期待著今年的驚喜!
不過有人喜就有人愁。
比如雍齒,就是一副死了親爹的表情。
其實他被削三百戶食邑並不足以讓他如此,重要的是此刻坐在他身邊的,是周勃、是樊會、是盧綰、是夏侯嬰等在沛縣時期就和他不對付,相看兩生厭的傢伙……
這些人,絕逼是來幸災樂禍的!
片刻過後,朝覲全面結束,按照往年的慣例,劉邦要在這時候做新年致辭,並且頒佈賞功罰過的詔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