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騶搖:他年若得報冤仇,血染閩江河口!(第2/2頁)
章節報錯
漢國武德充沛,自然做什麼都無比正確,如果你覺得漢國錯了,那麼一定是你錯了!
因此,本以為可以做閩越王,但其實做了閩北王的閩越國相騶郢雖然滿心怨憤,只不過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此刻面對著舉杯向他示意的劉交,只能是劉交隨意,而他幹了……
而在騶郢另一邊,黃髮垂髫、腰間束著一條白帶以表示尚在熱孝之中的閩南王騶搖也同樣滿是悲憤。
不過騶搖的悲憤並不是衝著漢國,而是騶郢。
騶搖雖然今年只有八歲,但這個年紀的小孩子,尤其是生在貴胃帝王之家的小孩子要比農戶人家的小孩更加早慧,該懂的道理,該知道的事情早就聽過見過了。
因此,騶郢雖是他的仲父,但也是他的殺父仇人,是奪走了本屬於他的王位,他的王城,他的疆域的不同戴天的仇人!
他的父親雖然沒有什麼文化,但對於他的教育一直很上心,他的王太傅是他的父親花重金從長安城請來的一個大儒,據說是當朝奉常叔孫通的得意門生!
他的王太傅曾經教導過他,對他說過這樣的道理,曰:父之仇弗與共戴天;兄弟之讎[chou]不反兵;交遊之仇不同國。
也就是說對於殺父的仇人,作兒子的必須與他拼個死活,什麼時候殺了他什麼時候才算罷休;對於殺害兄弟的仇人,要隨時攜帶武器,遇見就殺;對於殺害朋友的仇人,如果他不逃到別國去,見即殺之!
而且王太傅還說過,當年子夏曾經問孔子,居父母之仇如之何?而孔子的回答則是,寢苦枕幹,不仕,弗與共天下也;遇諸市朝,不反兵而鬥!
就連講究‘仁’、‘恕’的孔子也認為對於必須要殺死仇人才能讓自己心安。
所以騶搖覺得,自己要更有智慧一點,要效法的他的先祖越王勾踐那樣,先是臥薪嚐膽,之後等到他成年了,再發傾國之兵來報殺父之仇!
王之怒,亦當血流千里!
因此他現在要做的就是隱忍蟄伏,恰如勐虎臥荒丘,潛伏爪牙忍受……
不,準確的說應該如同他的那些王族叔伯們所說,要緊緊抱著漢帝國的大腿,而精確到個人的話,應該是帝國太子的大腿!
無他,腿粗!
之前冊封他為閩南王的詔命還沒有傳到的時候,尚賢堂在冶城的主事就找上門,向他通報了他即將封王,以及建都鯉城(福建泉州)的訊息。
鯉城,那可是比冶城更加鳥不拉屎的存在!
因此聽到訊息之後,不僅騶搖的心涼了一大半,就連支援他的那些叔伯也暗下決心反水投靠騶郢……
但那個尚賢堂的主事接下來說的話,卻讓他們都堅定了信念!
比如在鯉城興辦皇家第四造船廠,主要建造諸如蒸汽駁船之類的內河運輸船,建成之後將會更高效的將閩越生產的茶葉販運到北方,賣給北狄西域的商人。
至於閔南國沒有足夠的人力維持造船廠運轉的問題也不用他擔心,只要雙方協議達成,就會有五萬戰俘陸續南下,前來船廠、伐木場充當勞工。
這可是五萬人!
要知道之前完整的閩越國也就十三萬戶,不足六十萬人!
當鯉城湧入至少兩萬壯男之後,雖然這些人的人頭稅不會交給閔南國,但這些人要在鯉城生活,總不能連吃穿都自行解決了吧?
所以,鯉城的商貿必然興旺,而帝國中樞下令調高商業稅的詔命也早就頒行天下,因此騶郢很清楚,只要自己在契約文書上簽字用印,他積累財富的速度必然會比他的殺父仇人快上不知道多少倍!
至於那些合資經營茶莊、農場之類的契約,騶搖同樣求之不得。
雖然那些土地和船廠、伐木場的土地一樣,都要無償流轉給尚賢堂,但這些土地反正閒著也是閒著,不如讓尚賢堂拿去開發。
重要的是茶莊、農場不同於造船廠,土地雖然白給,但田租卻一文都不會少。
因此正如那個尚賢堂的主事轉述帝國太子曾經說過的那句名言,雙贏,就是贏者不全贏,輸者不全輸,大家都有好處!
只是騶搖覺得,所謂雙贏,就是自己贏兩次!
不,他不僅贏兩次,更加重要的是他贏騶郢這個野心勃勃、卑鄙無恥的仇人太多!
“等著吧,等到孤臥薪嚐膽,揮師北上的那一天,就是你連本帶利把一切都還回來的那一天!”
騶搖拳頭緊攥,童稚的臉上滿是殺氣,準備遵從他的王族叔伯的建議,今日宴會結束之後就前往長安城為皇帝陛下慶賀新年,同時備足厚禮,送到東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