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騶搖:他年若得報冤仇,血染閩江河口!(第1/2頁)
章節報錯
中陽裡。
裡牆外的空地廣場上,一字排開了足足二十口行軍鍋,每口大鍋的直徑接近一丈,鍋臺下烈焰熊熊,鐵鍋內沸水翻騰。
而在另一邊,百十個從軍中調來的廚子彼此配合默契,雙手如飛的正在包著餃子,有豬肉大蔥餡、羊肉蘿蔔餡、韭菜雞蛋餡還有鮁魚餡的餃子……
其中包餃子用的鮁魚是從楚國朐縣(江蘇連雲港市)運送而來。
嗯,就好像是十六世紀的紐芬蘭漁場,號稱‘把石頭放在籃子裡,沉到水裡,籃子裡馬上就裝滿了鱈魚’,‘把船停在岸邊,踩著鱈魚群的嵴背就可上岸’……
這時候漢帝國近海的生態環境極好,再加上正值鮁魚洄游期,同樣隨便撒一網就能捕獲成百上千條大魚!
而此時正值深秋,快馬沿著三川東海道一路疾馳,一個晝夜的功夫就足夠將撈上來的鮁魚從漁船運抵豐邑,雖然不如剛出水時那般新鮮,但味道也不差。
今天這頓餃子其實並不是給劉盈他們吃的,而是用來宴客,準確的說是招待全體豐邑的男女老幼吃一頓。
儘管現在的豐邑人別說劉盈了,就算是呂雉也大多不熟……
畢竟劉太公年輕的時候也是個哪有熱鬧往哪跑的街熘子,朋友遍佈豐邑……
所以劉盈在修新豐城的時候,擔心劉太公會因陌生的地方、陌生的人群而感到寂寞,於是將從前的豐邑人幾乎全數遷到了新豐城。
而作為補償,遷到新豐城的百姓及其子孫後裔終身免除人頭稅及田租,雖然沒什麼爵位,但卻有了大漢公學的學區房,再加上免稅,隱形的待遇不輸王侯。
因此,現如今住在豐邑的人,大多都是從鄰近鄉鎮遷徙過來的新豐邑人。
也因此,殺牛宰羊的流水宴就沒了,招待他們的就只是一頓餃子……
反正不是什麼熟人,管一頓飽飯就算是仁至義盡,給足他們面子了……
嗯,雖然聽上去簡陋,但卻是多放點肉,少放點菜,甚至允許連吃帶拿的肉蛋餃子!
而之所以不吃火鍋,主要是劉盈想借著這個機會,多推廣一下這種新型的灶臺。
省柴灶。
所謂省柴灶,就是把爐膛周圍的爐壁加厚,使得灶膛內的燃料燃燒時能量不怎麼向四周外洩。
而且,節能土灶的煙囪要高。
因為高煙囪容易產生虹吸效應,吸走爐膛內的煙氣,同時也從進風口自動吸進空氣,有助於燃燒,可以有效的節省燃料。
雖然這時候沒有什麼環保壓力,不需要節能減排,但如果在收入沒有急速增加,也就是無法開源的前提下,節流就很有必要了。
省柴灶雖然節省的燃料有限,但一日三餐,經年累月下來,也同樣是一筆不小的數字。
而且劉盈還有個小心思,那就是儘可能的將那些開採成本高,對環境破壞大的不可再生資源留在地下,至於因此而空缺的資源,大不了從海外運回來好了。
正如當年如日中天的英國人所說:
北美和俄國的平原是我們的玉米地;芝加哥和敖德薩是我們的糧倉;加拿大和波羅的海是我們的林場;澳大利亞、西亞有我們的牧羊地;阿根廷和北美的西部草原有我們的牛群;秘魯運來它的白銀;南非和澳大利亞的黃金則流到倫敦;印度人和中國人為我們種植茶葉;而我們的咖啡、甘蔗和香料種植園則遍及印度群島;西班牙和法國是我們的葡萄園;地中海是我們的果園;長期以來早就生長在美國南部的我們的棉花地,現在正在向地球的所有的溫暖區域擴充套件。
因此,縱橫大洋的艦隊就很有必要,遍佈各處的宣慰府、都護府、總督府也很有必要!
洋人可行,我亦可行!
…………………………………………
閩越國,冶城(福建福州),閩越王宮。
和豐邑宴席的熱鬧非凡不盡相同,這裡的宴會則顯得劍拔弩張了許多,如果劉邦親至的話,腦海中定然會浮現出三個字。
鴻門宴!
坐在主位上的劉交雖然一臉溫和的笑容,但眼神中卻是冰涼一片,無時不刻不在向在場的所有人傳達一個資訊。
都給我老實點,別逼我發飆!
畢竟不大點的冶城中駐紮有一萬楚軍甲士,而在城外軍營和港口之中,還有六萬楚軍士兵以及數百門艦炮!
這年頭,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