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水郡,竹邑縣(今安徽宿州)。

天色漸晚,湯湯睢水沖刷著河流兩岸的堤壩,向南流淌注入淮河。

東周戰國末年,魏惠王十年時期修建鴻溝,將整條睢水併入鴻溝水系,在中原大地勾勒了一條水網縱橫的高速公路。

漢朝建立之後,每年都要投入上億錢來疏浚這些黃淮之間的水道,以此來保證航運通暢,商貿興旺。

當然了,還有別的好處,比如運兵。

劉邦將韓信的計劃潤色了一下發出之後,從關中徵調的三萬精銳良家子就放棄從陸路抵達臨淄,而是就地上船,順流而下和南下的郡國兵匯合。

匯合的地方,就是睢水北岸的竹邑縣。

此地雖然在現如今只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地方,戶不過一萬有餘,人口也只有六七萬人,但在後世,這裡有一個響噹噹的名字。

符離集。

準確的說,是符離集燒雞……

《楚辭·天問》中有這麼一句詩,彭鏗斟雉帝何饗?受壽永多,夫何久長?

彭鏗,指的是五帝之一的顓頊之玄孫錢鏗,因其好和滋味,善斟雉羹,能事帝堯,堯美而饗食之,於是被封到了大彭為君,也就是後世所說的彭祖。

而傳說中的符離集燒雞,就是由彭祖開創,後人不斷改良精進之後的結果。

劉盈雖然對於傳說將信將疑,但既然來了這個地方,自然要入鄉隨俗的吃一回雞……

嗯,這主要是齊國別的不多,養雞場遍地都是,現如今是夏秋之交,正是養雞場大量補充小雞,淘汰下蛋不勤的老母雞的時候,因此買雞來吃就比買豬牛羊更加划算。

而軍中飲食素來以粗獷為主,洗剝乾淨的老母雞扔進大鍋裡燉煮,另起一鍋開始蒸米,之後再發動閒著計程車兵將附近能找到的野菜全拔了,等到雞燉的快熟了,用熱湯燙熟野菜,然後用來配飯。

雖然普通士兵分不到多少肉吃,但雞湯泡飯管夠,怎麼的也比他們在家裡吃的要好。

管飽就是戰鬥力!

嗯,為了照顧老母雞的情緒,鐵鍋裡還煮著囫圇個的雞蛋,這就是親子丼……

而在中軍帥帳,擺在劉盈面前的就不是大鍋燉煮的糊弄版,而是每一步都苛求完美的燒雞。

比如多了雞皮抹上糖蜜這一步驟,而且也不是直接下鍋煮,而是先炸後滷,因此色澤金黃,肥而不膩,肉爛脫骨……

不過此刻除了劉盈以及被勒令隨軍一同出發,既修養身體又順道減肥的劉肥在專心乾飯之外,剩下的人都在饒有興致的看戲。

韓信和劉賈互罵的大戲……

嗯,劉賈接到命令,前腳剛離開荊國,渡過淮河抵達陳郡,旋即就收到了英布領兵攻入荊國的戰報。

本來荊國的軍隊實力就不如淮南國,如今劉賈又把國中精銳帶走,英布幾乎可以說得上是兵不血刃就佔據了七八個縣。

只不過荊國的大半國土都屬於雲夢大澤的覆蓋面積,沼澤遍地,適合種田的地方本就不多,百姓日常靠打漁,以及在甘蔗種植園裡勞動換錢。

因此英布雖然打下了荊國,但卻並沒有收穫多少糧食和人口,畢竟之前的戰略欺詐就是為了堅壁清野,而且老百姓家裡或多或少都有船,淮南國的軍隊一來,他們拎起家裡的破衣服爛被子跳上船就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