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當年的英國,詹姆斯·哈格里夫斯發明珍妮機之後,因為沒有申請到專利,雖然他本人暴富了一場,但珍妮機卻漸漸流傳開來。

於是,就有大量的紡紗工失業,他們憤怒的衝進詹姆斯家裡,不僅搗毀了他做的珍妮機,縱火焚燒了他的房子,甚至於將詹姆斯全家都趕出了所居住的那個小鎮。

不過在隨後的四年中,珍妮機從原來的八個紗錠,增加到了八十個紗錠,而且大英全國,也有了超過兩萬臺的珍妮機……

只是雖然紡紗工失業了,但織布工人的僱傭量卻激增,從原來的四萬人,一度增加到了二十萬人!

但好景不長,當更高效率的織布機出現之後,織布工人們也開始失業了……

然而相比於上次的放任不理,大英帝國選擇維穩,也就是從法律層面上禁止使用更高效率的織布機,並且禁止機械師移民英國,試圖抑制先進

技術的傳播……

屬實是和某東方帝國在面對「奇Yin巧技」上的做法如出一轍了!

但這隻能是徒勞,畢竟資本是逐利的,蒸汽織布機的效率是手工織布機的五倍,於是工廠遍地開花,織布工人紛紛失業、破產。

於是,在1811年和1812年,英國的下崗工人開始***,打砸工廠,搗毀織布機,直到英國政府出動了一萬四千名士兵才將***鎮壓下去……

而這種行為讓詩人拜倫神往不已,為之寫下了「打倒一切國王,除了勒德王」的詩句。

嗯,勒德是神話中的一個保護神的名字,當時***的工人自稱「勒德分子」。

不過當手工織布工人數量一度降低到不足五萬人的時候,隔壁的蒸汽紡織廠裡的紡織工人,人數從八萬人,一路飆升到了近三十萬!

劉盈要做的,就是儘可能減小轉型期的陣痛,或者說,將國內轉型期的陣痛,想辦法轉移出去,讓外國人發揮國際主義精神,替漢人承擔這種痛苦……

比如隔壁三哥……

現如今原產自非洲的大陸棉,應該已經傳到了印度次大陸,所以當地人應該已經學會了棉花的種植。

這樣,只需要和三哥正常通商,就可以獲得他們種植的漫山遍野的棉花。

之後將棉花裝船,運回國內加工成衣物,一方面供國人消費,另一部分可以出口給衣不蔽體的阿三……

畢竟,遍體綾羅者,不是養蠶人這樣的道理,同樣適用於國內年年鬧饑荒,但是是糧食出口大國的三哥。

至於漢國國內的織女,紡織技藝相對較差的可以進紡織廠打工,用賺來的錢補貼家用,順便促進婦女解放思潮和工人運動的思潮,成為社會進步的力量。

而那些手藝精湛的織女,可以繼續繅絲養蠶,製作絲綢。

畢竟現如今的蠶寶寶受限於品種問題,吐出的絲賊細,只能手工紡織,不能進行大工業生產。

因此紡織起來的速度很慢,通常一人一天也就是一尺左右的絲綢,如果採用的是緙絲工藝的話,一天能有幾厘米的進度就已經算是大師了……

不過物以稀為貴,國內旺盛的需求,再加上財大氣粗的西域商人,這就導致了絲綢的價格居高不下,即便是紡織女工這種最底層的勞動者,也能有不少的收入。

劉盈曾經在報紙上看到過,說是有些手腳勤快的織女,甚至單純靠織布的收入就盤下了一個幾百畝的莊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