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鴨鴨、嘿嘿嘿……”

暖房外,當劉樂看到因為春天到來而被挪到室外的小鴨子時,頓時發出了痴漢的笑容。

再暴力的蘿莉,面對著一群毛茸茸的時候,也是會少女心氾濫的。

劉肥也想和劉如意一起撲過去擼鴨,但他想了想,還是跟在了劉盈身側。

畢竟,他已經不是從前那個可以肆意的少年了……

漢承秦制,判斷一個人是否成年的標準,其實不是按照年齡,而是身高。

男子身高六尺五寸(一米五),女子身高六尺二寸(一米四三)就可判定為成年,可以婚嫁,最重要的是需要服兵役,繳納和成年人一樣的人頭稅……

劉肥東看看細看看,目光被另一側似乎在翻曬著東西的工人所吸引,有些不確定的問道:“他們是在製作肥料嗎?”

劉盈順著他手指的方向看過去,見到的是一車車從遠處雞圈中走出,從筐子裡堆著的那些軟趴趴可以得知,那些東西是雞屎……

所以,牢記如何處理這些東西的劉肥,自然會認為他們是在製作肥料。

劉盈看了他一眼後,神色有些異常的問道:“你真的想知道他們在做什麼?”

劉肥愣了兩秒,但還是敗給了自己的好奇心,他艱難的上下點了點頭:“想。”

劉盈挑挑眉:“他們不是在做肥料,而是在做飼料!”

劉肥大睜雙眼:“飼料?你是說那些是飼料?”

劉盈頷首,一臉雲淡風輕:“沒錯,飼料,準確的說是豬飼料。”

劉肥撓了撓頭:“就這?”

我常常因不夠變態,而顯得和他們格格不入……劉盈告誡了一下自家的可愛蘿莉和別家的討厭鬼別把小鴨子玩死了,然後拉著劉肥向晾曬著雞屎的地方走去。

劉肥的齊王爵位基本已經穩了,過兩天就會正式昭告天下,所以今天他拉劉肥過來,不單是為了漢帝國的利益,而且還為了自己的利益。

至於劉肥覺得用雞屎養豬很正常,自然是因為這時候的廁所,其實就在豬圈上面。

豬是雜食性動物,而人類和雞的腸胃又不能把所有吃進去的食物全部消化,自然而然的就需要別的什麼東西來利用殘餘的熱量。

嗯,中國人養豬的歷史有六千年之多,比如在河姆渡遺址中發現的動物骨骼,其中就有豬的存在,只是那些骨骼大多來自於小豬,這就說明了河姆渡人已經知道了未閹割的豬肉不好吃,只是還沒有掌握閹割的技術,所以就和歐洲人一樣,吃起了乳豬。

而到了商朝,甲骨文中甚至記錄了當時有一個名為‘豕人’的官職,主要負責的是豬的選育,相應的還有負責餵豬的‘牧人’……

上古先賢造字不易,但即便如此,他們還是專門造了一大堆和豬有關的文字,比如母豬叫‘豝’,公豬叫‘豭’,養豬叫‘豢’,三個月的豬叫‘豯’,六個月的豬叫‘豵’,以及證明了已經有閹割技巧存在的‘豶’,這個字指的就是閹豬。

太史公的《史記》中,也曾記錄了一個名叫做留長孺的人,伯樂相馬他相豬,可以透過對小豬的外在特徵,推斷它長大之後的出肉率……

至於所謂的到了宋朝時期人們還不知道怎麼吃豬肉, 大機率是以偏概全了。

可能只是蘇軾到的那個地方的人不懂得烹飪豬肉,畢竟蘇軾又沒有系統,他掌握的豬肉烹飪技術必然也是從別處學的。

古代交通不便,技術的傳播速度有時候以百年計。

舉個栗子的話就是牛耕。

這種關係到糧食產量的重要技術,自戰國時期的秦國開創掌握之後,直到東漢年間王景作為到了廬江任職的時候,才教會當地人牛耕的技巧。

廬江在哪?

安徽。

劉盈看了看跟在他身邊的劉肥:“大哥你正式成為齊王之後,一定要告訴你的臣民一句話!”

劉肥轉頭問道:“什麼話?”

劉盈嘴角揚起:“要想富,多生孩子多養豬……嗯,雞鴨也要多養一些!”

------題外話------

有關匈奴的故事是我當年的一個蒙族室友講的,只是那廝講的黃暴極了……

真正和那個傳說沾邊的,其實是《魏書》中一段隻言片語。

“匈奴單于生二女,姿容甚美,國人皆以為神。單于曰,吾有此女,安可配人,將以與天。乃於國北無人之地築高臺,至二女其上。曰,請天自迎之……復一年,乃有一老狼晝夜守臺嗥呼,因採穿臺下為空穴,經時不去。其小女曰,吾父處我與此,欲以與天,而今狼來,或是神物,天使之然。將下就之。其姐大驚曰,此是畜生,無乃辱父母也。妹不從,下為狼妻,而產子。後逐滋繁成國。故其人好引聲長歌,又似狼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