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獵殺時刻(第1/4頁)
章節報錯
九月的秋風橫掃,將大地染上些許微黃,顏色不再嫩綠。
獵狐最好的時候,大抵是在現在。
此時秋高氣爽,草長葉黃,是野兔肉肥味美的季節,也是狐狸大量覓食, 準備度過漫漫寒冬的季節。
只要有一隻狐狸出現在原野上,就會有獵人放出飛鷹,試圖捕獲這最珍貴的皮革。
渭水之南,用於祭祀的極廟之中,秦國的一名宗室,子嬰正在試圖充當獵人的身份,捕獲某隻身邊侍者如雲的老狐狸。
趙高!
胡亥已經死了, 被趙高以黔首的禮節, 葬在了杜縣以南的宜春苑中。
然而大秦不可一日無主, 趙高雖然有心,但秦國的宗室尚在,傳承了數百年的公族也尚在,雙方實力抗衡之下,趙高只能作罷。
於是,這個燙手的山芋就到了子嬰手中……
只不過他不再是秦國的皇帝,而只是秦國的王。
按照趙高說法,秦國現在只是一個王國,始皇帝在時,統治六國,所以稱皇帝,而如今六國復辟,秦國土地日益縮小,只能恢復王的稱號!
子嬰權當他是放屁,只是當初迫於形勢包羞忍辱, 準備過些時候再和他算賬!
好在始皇帝統一天下之後, 嫌棄傳承自周朝的冠冕繁瑣, 於是刪繁就簡,即便是皇帝,日常也只是玄衣纁裳,頭頂通天冠。
此刻子嬰坐在極廟之旁的偏殿之中,遙望著秦國列祖列宗興起的方向,心中豪情萬丈。
他轉頭看著自己兩個兒子說道:“你二人可準備好了?”
他的大兒子掏出一片生薑,擠出汁水抹在眼眶,頓時涕淚橫流,嗚咽著說道:“父親,這樣行嗎?”
子嬰笑著點點頭:“難為你了,居然能將此物帶入極廟。”
嗯,他們此刻正處於齋戒之中。
按照這一時期的禮儀:戒者禁止其外,齋者整齊其內。沐浴更衣,出居外舍(即到專門的齋戒住宿場所居住),不飲酒,不茹葷,不問疾,不弔喪,不聽音樂,不理刑名,此則戒也。嚴畏謹慎, 苟有所思,即思所祭之神,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精白一誠,無須臾間,此則齋也。
而所謂不茹葷,並不是不吃肉,而是不吃蔥姜韭菜。
不是因為這些菜本身有什麼不好,而是在於防止祭祀者在祭祀或會客時嘴巴里發出難聞的氣味,避免對神靈、祖先或賓客的不尊敬。
至於後世所傳的不吃肉,完全是望文生義了。
佛教傳來中原之後,將素食習稱為“吃齋”、“持齋”,而根子,就在於南朝的梁武帝蕭衍。
他根據《大般涅盤經》要求佛教僧侶全面禁止肉食,部分僧尼對此持有疑義,稱“律中無斷肉及懺悔食肉之法”。
但蕭衍是皇帝,皇帝說要和尚不吃肉,和尚就必須不吃肉,否則,連吃飯的傢伙也保不住!
於是,《斷酒肉文》的頒佈,讓和尚不吃肉成為漢族佛教徒遵守的一種戒律。
注意,只是佛教徒!
嗯,人家南傳,藏傳,還有島國的佛教徒並不需要遵守。
…………
極廟外,趙高在焦急等待之中。
吉時就快到了,可子嬰像是住進了偏殿之中,完全沒有出來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