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u聯絡了家裡的公司,讓他的投資顧問,透過正式渠道,向招商引資部門和接手國琛鎖業的集團主席邢一峰,透露了想要投資中國鎖企的意向,並表示可以幫忙開拓從中東到整個歐洲的市場。

兩天之後,abu帶著他的全套人馬, 在本地招商引資的負責人的陪同下,來到了國琛鎖業——現如今邢氏集團僅有的三個自有鎖芯廠區。

因為轉戰地產好些年,除了從斐一班家買了的這三個鎖廠之外,邢氏集團主營的鋅合金鎖都是找的外包代工。

外包代工的好處是可以極大地節省成本。

壞處也很明顯,質量極不穩定。

尤其是不同代工廠之間的差距。

買的時候是一樣的品牌,用的時候, 質量得靠運氣。

這使得有一部分鎖芯,根本就達不到外貿訂單的要求。

有的是出口不了, 有的是出口之後檢測不合格被退貨。

這其實是很麻煩的事情。

也是為什麼形式集團要轉戰地產。

地產好的時候,鎖具的收入,已經佔不到營收的5%。

很多第二產業轉型地產,都有過這樣的輝煌時刻。

但是,地產的風險,也和工廠不是一個水平線的。

稍有不慎,就會萬劫不復。

這兩年,隨著地產投資的失利,邢氏集團已經快把底子都搭進去了。

身為邢氏集團的創始人,邢一峰痛定思痛,決定要重新把鎖具的市場給做起來。

收購國琛鎖業是邢一峰鼎力推進的。

一開始,因為擔心會讓集團本就吃緊的現金流雪上加霜,董事會是不同意他的收購計劃的。

邢一峰力排眾議,在董事會強調了國琛鎖業在海外的渠道。

希望可以透過併購,穩紮穩打的,佔領中東和歐洲的市場。

最終還是沒能透過董事會。

國琛鎖業在行業裡面的技術領先地位,是有目共睹的。

出售價格也會比較高。

超出了邢氏集團能夠安全運營的範圍。

直到斐廠長被綁架, 韓女士急著出手,售價一下子降了好幾個億, 只要能湊夠贖金就行。

邢一峰抓準時機出手,在最後談判的過程裡面,又壓下去一個億。

以十一億的價格,拿下了價值十八億的工廠。

這筆帳,怎麼算都是划算的。

如果交接和後續的一切生產都能順利的話。

現在的問題在於。

代工的鎖芯不符合出口訂單的要求。

國琛鎖業生產出來的鎖芯,因為全都是按照最高標準生產的,不管訂單條件怎麼變,都能夠達標,但成本一直壓不下來。

出口最多也是保本,根本賺不到錢。

最多也就是做做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