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唯一能做的(第2/5頁)
章節報錯
因為好賣,那些怕自己買不到的,簽完合同都是直接預付了全款。
這一點,放到國內的鎖廠,是不太可能發生的。
國內鎖的產量一直都比銷量要高,屬於典型的買方市場。
即便是關係最好的客戶找你買,也需要很長的賬期。
簡而言之,就是先拿貨,後給錢。
至於錢什麼時候給,那當然是能拖一天是一天,能拖一筆是一筆。
開工廠的人,如果廠子的銷量很好,還經常說自己沒錢,多半都和應收賬款有關。
賬期的問題,從斐國琛單幹的第一天,就如影隨形。
算是他心裡一塊很大的心病。
單幹的第一年,斐國琛就非常幸運地接了一個十萬塊的的大單。
在那個萬元戶還比較稀有的年代。
十萬塊錢的合約,感覺比現在一兩千萬的訂單還要大。
斐國琛拿著這麼個合約,憑藉自己的技術,帶著一大幫工人,哼哧哼哧地幹了好幾個月。
那些工人都是因為信得過斐國琛的技術和人品才跟著他幹。
都等著拿了錢,好好改善一下生活。
買方是個很大的國營廠子,這也是斐國琛敢拿了合同就敢開始乾的原因。
沒想到貨發過去之後,對方就說自己效益不好根本沒錢。
斐國琛直接跑到人家廠子裡面,一駐紮就是三個月。
一個只對技術感興趣的人,隔三差五地見到領導就找人家要錢。
這對斐國琛來說,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可是,買家欠他的這些錢他如果不去要,就會導致拖欠工人的工資。
不管多困難,硬著頭皮也要上。
時間久了,斐國琛就把人家廠子給摸了一個遍。
最後連倉庫的保安為了一遍。
確定那家大廠是真的沒有錢。
但斐國琛有沒有辦就這麼回去。
為了生計,也為了工友們對自己的信任。
於是他就去找當時和他籤合約的廠長商量,問能不能把倉庫裡面那批的膠木粉給他抵充貨款。
那批膠木粉堆積了很久,一直也沒有用。
對於這個國營廠子來說,其實是有些多餘的。
在倉庫保安眼裡,都算作是垃圾。
廠長本來也不是故意欠賬,聽斐國琛說願意以物抵債,就滿口答應。
膠木粉對於鍊銅和造鎖來說,是毫無用處的。
但是,那個時候塑膠還沒有得到廣泛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