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還是朝著韓女士預感的最差的方向發展了。

甚至比預想中的最差還要更差。

伊斯梅爾和他的弟弟,在斐國琛趕到伊斯坦布林的時候,就已經沒有醒來的可能了。

儘管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還動用了救援直升機。

爆炸發生的第一時間,沒有得到及時治療,對於原本就重傷的人來說,肯定是致命的。

更何況伊斯梅爾和他的弟弟還是離冶煉爐最近的兩個。

送來五個人,最重要的兩個人都死了。

剩下的那幾個的家屬,就覺得銅棒那麼小的廠肯定不可能負責到底。

土耳其的公立醫療是免費的,但出動直升機的這種肯定不在免費的範圍之內。

斐國琛趕到的時候,林聰義都已經處於被重傷家屬“控制”的狀態了。

記住網址

這些人直到搞明白銅棒廠只是鎖廠的一個配套,才同意放斐國琛和林聰義回去看看情況。

廠子小,容易一走了之。

廠子大,就走得了和尚走不了廟了。

別的不說,廠子裡面十幾個集裝箱的裝置,肯定不是說走就能運走的。

等到斐國琛和林祖民父子趕到馬爾丁。

發生爆炸的銅棒廠已經被封了。

看起來還不是很正規的那種被封。

一時間,也分不清是被官方給瘋了,還是被不知名的武裝力量接管了。

子彈和炮彈的殼,可以拿來翻銅。

反過來,銅棒能做的事情也很多。

斐國琛和林祖民想要進去裡面看看是什麼情況,分析一下可能造成爆炸的原因。

最終都沒能成行。

土耳其的廠子,打從成立開始,斐國琛就只負責技術這一件事情。

其餘的事情,從選址開始,就是伊斯梅爾在負責。

斐國琛和林祖民雖然每年都輪流在馬爾丁待一段時間,但他們兩個人擅長的都是專研技術。

再加上語言的障礙。

所有和外界打交道的事情,全都是伊斯梅爾在負責。

然後就是兩個工頭。

伊斯梅爾的弟弟負責管理土耳其的工人,林聰義負責管理中國的工人。

銅棒廠被封得荷槍實彈沒有人敢去鬧。

事態很快就發展到了鎖廠。

土耳其的鎖廠開了七年,也安全生產了七年。

因為物美價廉,產量再怎麼提升,也一直都是供不應求的狀態。

是典型的賣方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