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自然看得出劉合平偶爾流露出的遺憾,但作為導演,他感到不僅僅是身體的疲憊,更重要的心累。

整個製作組放在電影行業也是頂級配置,可是這世上的許多事情並非都遵循一加一等於二的規則,按照國內慣例,導演有權並且都會或多或少的按照自身的理念修改劇本,但是劉合平這個「頂配編劇」的存在,導致這項本屬於他的權利被完全剝奪。

同樣按照慣例,演員應當要根據導演的要求的效果表演,但是劇組的大腕兒太多,某些時候哪怕為了情面他也不得不妥協,比如人一些在業內具備一定名氣的演員來客串,要是連個特寫都不給就實在說不過去。

最讓他鬧心的,還是導演組和各工作組之間的隔閡,如今,他徹底熄了把這個香港團隊忽悠到自家的打算。

一來是考慮到是徐容的人,他不想為此得罪徐容,其次則是這些香港人一個個眼睛都長在了腦門上,如果不是他強壓著,已經和導演組起了明面上的衝突。

效率很高,但是用起來不順手。

如今,他倒是能夠理解「徐容監製」為什麼容易出精品了,以徐容的影響力、手腕,導演在和他合作的過程中的確會失去一部分話語權,但他本身能夠統籌各個部分,減少不必要的內耗。

因為他的存在本身,就會壓制、化解劇組內部所有的矛盾和紛爭。

他一方面期待徐容早點過來,一方面又不想見到徐容。

每天拍攝的素材,徐容都會拷走,但迄今為止,他尚未聽到哪怕一個字的肯定或者否定的答覆。

沒有說滿意,就是不滿意,這是成年人之間打交道的基本規則。

在走廊的另一頭,程昱莫名其妙地睜開了雙眼。

他平時的睡眠一向不錯,今天少見的失眠了,大抵昨晚排練的時候多喝了兩口水。

他所出演的馬漢山是以原保密局北平站站長馬漢三為原型。

馬漢三出身於龐各莊一個普通家庭,後投身西北軍,再之後轉投戴局長,並深受其賞識。

戴局長對馬漢三曾有過「馬漢三嘛,我是把他當「字典」來「查」。」、「他的社會活動能力頗強,平日混入漢女幹群中,也如同混進赤色隊伍一樣,誰也不會對他察覺。」等評價,後馬漢山因支援李德鄰取代校長被槍決。

馬漢山自一介農家子弟,在門閥林立的民國政壇爬到京滬平津穗五大城市之一的保密局北平站站長、民政局局長之位,其必然有過人之處。

在程昱看來,如果馬漢山生在資源分配相對更加公平的當代,其成就也許要更高一些。

他懂得這些道理,可是身邊缺少「馬漢山」,根本不清楚他身上應該具備哪些優點,又應當具備哪些缺點。

他本來想要觀察的物件是徐容,在演藝圈徐容雖屬晚輩,但地位卻是最高的幾人之一,而且徐容和馬漢三的經歷極其類似,都是孤兒,出身寒微,又都善於鑽營且身居高位,類似的成長環境、社會地位,必然導致二者在為人處世乃至性格方面有著相似的部分。

可滿打滿算,他攏共和徐容只打過幾個照面,而徐容的態度自始至終如同一汪深潭,面上和和氣氣、波瀾不驚,但內裡到底如何實在難以忖度。

馬漢山是這樣的人嗎?

程昱不知道,他甚至不確定自己看到的徐容,到底是不是真實的徐容。

但是他確定一點,徐容年紀輕輕就能成為人藝、中戲副院長,其絕非某些小道訊息傳的「善於拍馬屁」那麼簡單。

他計劃等徐容進了組要仔細觀察觀察,儘可能的窺見他身上的閃光點,然後融入到馬漢山這個角色當中。

時間一點一滴的過去,

酒店內的寂靜被逐漸被衝澹,陳萌萌緩緩睜開了睏倦的雙眼,隨著她從床上爬起,神情中的睏意漸漸澹去,進而變得謹慎。

她是《北平》劇組的財務負責人、資方代表,在徐容進組之前,理論上劇組的最高決策者之一。

之所以能夠擔任如此巨大投資的財務負責人,並非她的能力多麼出眾,就像她的直屬上司張揚,並非真的懂財務管理。

她是有容傳媒的元老,在加入徐容工作室之前,她是某國有大型壽險公司的綜合內勤。

過去她每天的工作按部就班,幾乎沒有太大的波瀾,張揚不太懂財務,只會把控資金的來龍去脈,而非一些看似專業實則外行的領導一般,整天就愛瞎指揮。

但是作為資方代表進駐劇組之後她才意識到財務工作遠非過去自己做的那些工作。

技術性的工作很簡單,但是涉及到管理,溝通立刻就變得相當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