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工回到酒店,杜其峰先是召集各組的組長開了個會,安排完第二天的工作後,單獨留下了主管財務的趙俊凱以及財務負責人王娟。

將徐容今天下午的許諾複述了一番,杜其峰笑著道:“趙策劃、小王,你這邊能不能給我提供一下上個月劇組的日均費用。”

趙俊凱一聽倆人的賭約,心下就暗道不好,劇組的成本能夠節省的空間實在太大了,徐容真要是兌現承諾,兩千萬根本打不住!

王娟只是個打工的,既然二老闆答應的,也沒她反駁的餘地,隨著趙俊凱和杜其峰同時看過來,她低頭翻了一下筆記本,道:“要分攤演員的的片酬嗎?”

“不用。”

“上個月外景戲不多,內景戲因為不需要支付場地租金、群演費用,各項成本分攤下來大概每天是12萬塊錢左右,外景戲的話,大概在30萬左右,整體平均下來,日均費用差不多是20萬左右,但是因為是劇組剛剛成立,有很多支出都是購置拍攝需要的道具、服裝、裝置等物資,接下來拍攝過程中標準肯定會有一定額度的下降,按照今天的花費來看,外景戲日均28萬,內景戲應該能夠控制在10萬以內。”

杜其峰眉頭緩緩皺起,因為剩下的戲份,有一半都是外景戲,也就是說,按照現有的標準,基本上是不可能有預算結餘的。

他看向王娟,道:“這樣,你把入賬明細拿過來我看看。”

“好。”

直觀的聽數字,杜其峰感覺在20萬的基礎上節省成本幾乎做不到,可是看了入賬的明細科目之後,他突然發現,每一筆,實質上都有可以節約的空間。

比如餐費,前幾天空閒,他也在天津轉了轉,發現消費水平相比於香港簡直低到了一個難以想象的地步,而眼下入賬的價格,根據他的觀察來看,其中至少有一半都是水分!

其次就是平時各種耗材、場地的採購,他對比吃飯的消費標準,也總感覺,其中恐怕有一半的水分。

趙俊凱作為內地人,十分了解內地的風土人情,更清楚各個部門的潛規則,每個人能拿多少,該拿多少,大家心裡都有數。

剛才杜其峰把徐容的話複述了一遍之後,他心裡就預估了一個數,眼下距離春節還有兩個半月,如果年前殺青,杜其峰如果能夠擠出各項費用的水分,海潤至少得補進來8000萬。

因為本應占據預算大頭的片酬沒怎麼花錢,8000萬的費用,是《毒戰》總投資的兩倍!

杜其峰拽著趙俊凱,連稱呼都親熱了起來,道:“老趙,咱們倆盤一盤,看看到底能結餘多少。”

趙俊凱儘管不樂意,可是心中仍保留著一絲慶幸,杜其峰過去總是以導演的身份主導劇組,而徐容,則是習慣以演員兼資方代表的身份,兩個人角度的不同,註定了視野的侷限性,他相信,習慣了資方代表的徐容,不會做虧本的生意。

倆人各自拿著計算器、本、筆,對照著入賬明細,一筆一筆地過了起來。

杜其峰看著明細,道:“第一項先說工資,等等,兩個茶水工,真的有必要嘛?”

王娟掃了一眼,道:“他們倆每個月工資合計一萬五,要是能省下來,按照徐老師的標準,每個月能多15萬的預算。”

“咳咳。”

趙俊凱眼瞅著杜其峰神色尷尬,恍然過來,原來徐容在這等著杜其峰呢。

這招,真特麼狠。

只要有錢支援,杜其峰可以按照他自己的想法拍,比如走遍全國取景,比如以堪比王佳衛的耐心打磨每一個鏡頭。

可是每一筆錢,都是有既得利益人的,不說那些灰色收入,單單這一個月工資七千的茶水工,就不是一般人能幹的。

這些人有一些共同的特點,首先是年輕。

而另外一個典型特徵則是背後都有人,比如曾經幹過茶水的李亙,以及已經確定將會在《北平》當中擔任茶水職務的陳月未和楊樂。

可惜的是,據趙俊凱所知,李亙做的不咋滴,茶水工看著只是幹端茶倒水的活,但其工作內容的複雜性,根本不是一般人能夠勝任。

節約成本的大計剛開始進行便遇到了巨大阻礙!

杜其峰也咂摸出了點味兒來,看似各項支出都有節約的空間,但是真正執行起來,要是不得罪人,一分錢都省不下來!

至此,他完全明白了徐容一半的打算。

另外一半,他有點迷惑,若是節省十塊錢徐容增資一塊,他肯定是不會幹的,可是節省一塊增資十塊,儘管工期是既定的情況下他不能透過延長期限來鑽空子,可是一比十的比率,實在太誘人了。

杜其峰考慮了一會兒,似乎下定了某種決心,道:“要什麼茶水工?把他的工資騰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