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想法(第2/2頁)
章節報錯
在過去,他一直堅持以“性格”作為設計人物行動也就是臺詞、肢體等呈現方式的基礎,但眼下,他認知到了“人物的命運”這一關鍵點的重要意義,但是卻總覺得理論和實際操作存在著巨大的差距。
這麼想著,他起了身,來到了杜其峰身後,看著監視器上的畫面。
這場戲已經已經拍了不下三十遍,可是每一次拍,徐容都不會完全重複上一遍的呈現方式,對於常人而言,這似乎不難,因為沒有經過專業訓練,常人很難做到基本重複上一次的表演。
但是演員需要,因為機位、角度、景別的限制,很多戲拍起來並非一遍就能過,需要從各個角度來回拍攝N遍,如果演員前後演的不完全一致,如上一次進門時先邁左腳,下一次進門先邁右腳,即使再厲害的剪輯,也沒法把戲給接上。
但讓他感到不可思議的是,同一種情緒之下,徐容每一次都有細微的調整,而且這種調整並沒有給人絲毫違和感,就像一個普通人在正常生活,只不過唯一的區別是,多了幾臺機器。
如今他知道了原因,但是卻仍舊難以理解。
當休息期間被孫洪雷問到這個問題時,徐容這次解釋更加言簡意賅,道:“我一直認為,我們演戲的最終目的,不是演戲,而是演人。”
每個人都有自身的想法,也有自身的選擇,就像很多內地觀眾認為香港演員根本不用學表演理論,他們的表演,都是源於生活最真實的反饋。
徐容相信,在香港肯定有這樣的人,因為所謂的表演理論本就是一代代人經過上百年的時間對於生活、表演實踐的總結,在各大流派的方法之外,重新創立一套屬於自身的表演方法,在一些內地觀眾的認知當中,於內地演員而言是異想天開,但是於香港演員則是理所當然。
“演人”理論,是人藝一貫的理念,也是最高追求,其本質就是讓觀眾覺得舞臺上的人是活的、真的。
但是這個目標,如今的他也在探索、學習、積累,就像論語當中的至理名言,經過了兩千多年的檢驗,每一句都是對人情世事的高度概括,但光讀書沒有任何意義,沒有切身的經歷,是難以“頓悟”其道理的。
晚上,一家火鍋店內,徐容帶著小張同學、徐行、王亞芹、李亙以及王紫萱吃飯。
一進門,徐行瞅著人家熱鬧的生意,道:“哥,我看好多人都開飯店啊、火鍋店什麼的,生意可火爆啦,要不咱們也開一個吧?”
徐容拿眼睛瞥了一眼前邊的服務員,道:“等會兒跟你說到底啥情況。”
進了包間,在落座之前,徐容眼瞅著李亙就要跟著徐行往裡頭走,一把將他拽住了,按在了靠近門的位置。
李亙一臉懵逼地望著他,疑惑地問道:“伱拽我幹啥?”
他這麼一問,房間內自覺找到了座位的小張同學、徐行、王亞芹以及王紫萱都愣愣地瞧著他,臉上露出了點古怪的表情。
小張同學將外套遞給了服務員,讓人包起來,哈哈笑著道:“當然是讓你幫忙接菜下菜呀,我跟徐行剛過來,你總不能讓徐老師坐那吧?”
李亙以前也經常跟哥們、朋友一塊吃飯,可是從來就沒這麼多講究,他視線在房間內轉了一圈,徐容和嫂子肯定是不行的,不然他明天就可以準備收拾東西滾蛋了,而徐行是徐容的妹妹,也是今天剛過來,自然沒有坐在靠門位置的道理,王紫萱呢,一大桌子人當中,就她一個外人,自然沒有讓客人服務的道理。
剩下的,就只有王亞芹和自己。
按理說,倆人誰都可以,可是王亞芹平時幹活比自己多太多了,這麼一看,自己剛才伸著脖子往裡走,還真錯了?
等服務員離開,徐容才看向徐行,道:“他們開火鍋店,肯定得賺錢,不賺錢那些不正常的收入都解釋不清。”
再多的,他就不好多說,這是業內的潛規則,但畢竟當著外人,若是在家裡,只有小張同學以及徐行,他倒是沒有忌諱,儘管理論上,李亙以及王紫萱都是信任的人,但是因言論翻車的藝人在大放厥詞之時,大抵都是這麼想的。
“你們幾點出發的?”
“昨天晚上就說好啦,可是嫂子早上”
“你胡說,怎麼是我車開的一點都不慢好吧?”小張同學眨巴著眼睛,瘋狂地衝王紫萱暗示著,儘管今天睡的天昏地暗,可是在迷迷糊糊之際,她仍然沒忘給小夥伴們熬上一碗又鮮又嫩的雞湯。
“又是元氣滿滿的一天,做早課啦!”
而王坐在旁邊的王紫萱就是把雞湯幹下的人之一!
徐容笑呵呵地看著二人的互動,自然明白小張同學急眼的根源,她被媒體逮到逛金店不是一次兩次啦。
聊著聊著,眼瞅著這傢伙一筷子給徐行夾了好幾片牛肉,一份肉生生被他撈走了一半,徐容跟小張同學對視了一眼,此時,他有點明白剛才李亙為什麼要硬著頭皮往裡湊了。
對徐行有想法!
只是和小張同學眼中燃燒的熊熊八卦之火不同,徐容一點也不看好李亙。
徐行比他小七八個月,和李亙幾乎相當,但是心智的成熟程度根本不是李亙可比。
最重要的是,她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喜歡錢、需要錢,並且要嫁給一個有錢人。
她的愛情觀很像三十歲以上的女人,可以沒有愛情,但絕不能沒有物質,李亙要是追求她,徐行大概會看在他的面子上,給李亙發一張好人卡,若是死皮賴臉,得到大抵只會是羞辱。
不過他並沒有打算勸李亙知難而退,李亙從小到大的生活太順當了,幾乎沒有遭遇過太大的挫折,唯一一次父親患癌,他的年齡還小,對當時的情況並沒有清晰的認知,並且後來李雪健老師也挺了過來。
他需要經歷一點現實和打擊,作為他奮發前行的動力,而徐行,恰恰是最合適的那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