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內地小生當中

“二哥”的有力爭奪者,黃小明的影響力雖然相較於前幾年有所下滑,但在徐容看來,他所欠缺的不過是一部好作品而已。

當然,劉燕名作為商人,更看重的是黃小明仍然具備的商業價值。眼下黃小明的情況和他類似,去年合約到期之後沒再跟華誼續約,但仍然和華宜保持著良好的

“友誼”。一旦黃小明成為海潤的股東,於不明情況的投資人而言,對海潤未來的期待又會立地拔高。

畢竟隨著他、孫麗、黃小明的

“加盟”,海潤距離一家大型電影公司,只缺一個能夠保證票房的導演。

而隨著大把的港臺導演北上,這個問題似乎看上去又沒那麼難解決。對於投資海潤,其實徐容並沒有太高的期待。

隨著對這行了解越來越深,他也逐漸意識到,影視行業,本質上其實就是一場接一場的賭局。

尤其是國內,電影公司極度依賴票房,票房就是一切,票房就是生存的根本。

三把賭贏一把,那還能繼續高歌勐進,要是連賭連輸,很快就會被淘汰出局。

就像往前數五年,那時候的海潤如日中天,儼然國內電視劇行業的龍頭,再看看今天,每年產出幾百集電視劇,可因為缺少爆款,導致漸漸被一眾後進超越。

如今的華宜也陷入了類似的僵局,為了留住馮小鋼和姜汶,華宜儼然大出血,而為了保持投資人的信心,逼的一眾藝人紛紛出走。

超高的投資回報率,同樣伴隨著超高的風險,當票房不行時,其他的一切都沒有任何意義。

午飯沒再出去,而是就在公司的食堂用餐。只是詭異的是,在兩人坐下之後,一張能夠容納十幾人的大桌,愣是再沒其他人坐過來。

類似的現象,兩人都沒覺得有什麼特別之處,劉燕名早已習慣了類似的情形,而徐容,也在開始逐漸習慣。

其實即使劉燕名不找他,徐容也打算等過一段時間騰出來空了找劉燕名好好聊聊。

“飯菜還是熟悉的味道,還真有點懷念。”聽著徐容的感嘆,劉燕名笑著道:“你得了吧,你在公司吃飯的次數都能數的出來,廚子都換了一茬了,還熟悉的味道。”徐容呵呵笑著,道:“老劉,你猜我打算給《北平》配多少宣發嗎?”劉燕名先是搖了搖頭,轉而又道:“我好奇的其實不是你配多少宣發,而是你投了多少?”

“一億五。”劉合平對外聲稱兩個億,但劉燕名畢竟是熟人,他就報的稍微保守了點。

劉燕名搖著頭,道:“高了,這個價,除非你能保證再拍出一部《潛伏》,不然我可以保證你至少虧五千萬。”

“話說回來,真不投?”徐容仍有點不死心,這特麼都還沒拍呢,萬一要是賺錢了呢。

儘管他現在也還不知道到底怎麼才能賺到錢。

“不是我不投,就按你之前說的一億三來算吧,想賺到錢,得賣到三個億啊兄弟,你就是4+4甚至4+6,也未必能賺得回來。”

“你別算賬啊,你算的我都想撤資了。”徐容擺了擺手,切入了正題,

“你猜我準備配多少宣發?”劉燕名抬起眼皮:“多些?”

“三千萬!”這個數字,當然是吹了點牛逼,因為目前的宣發預算,連三千也沒有。

“你就吹吧?”劉燕名哈哈笑著打趣了一句,可是緊接著,他的神情緩緩轉為嚴肅。

他明白了徐容的意思,這也是他樂意跟徐容一塊聊的一點,說話點到為止。

但是又能讓對方明白想要表達的內容。徐容在提醒他,電視劇都砸了三千萬,電影的宣傳更不能疏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