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馬虎(第1/3頁)
章節報錯
當徐容一覺醒來,看到自己被四家官媒點名表揚後,在榮幸的同時,感受更為深刻的,卻是壓力。
自打飛天獎之後,他似乎不由自主的,走上了一條與聲色犬馬的娛樂圈越來越遠的道路,一如當年,他本來只想出來打工賺夠上大學的學費,卻未曾想陰差陽錯之下,一頭扎進了影視行業。
就像莫名其妙的飛天獎就落入了自己懷裡,同樣莫名其妙的,就被內定了《建黨大業》當中的主要角色。
一直以來,他其實挺好奇原因,因為根據高熙熙的內幕訊息,他本不是飛天獎評委會評出的人選,因此前兩天,在私下裡,他旁敲側擊地跟張合平提了一嘴。
張合平倒是沒像黃健新那麼神神秘秘的,而只是笑著打趣了他一句:看來你是真的有錢,三千萬啊,這才多長時間,你就給忘了個乾淨?
徐容徹底明白了原因,其實這件事,還是和涉及的三方以往的行事作風有關。
無論海潤、百雀靈還是他本人都有著極為明顯的相似之處,對於透過炒作,尤其是藉機災難炒作,都極為反感,而且本來花了一大筆錢就挺肉疼,再加之那個當口,通稿的費用比往常貴了幾倍,再花錢去宣傳更覺不值。
可是落到有些人眼裡,就變成了他的高風亮節。
尤其是他的產量雖然不高,一年到頭連軸轉,也只能拍出三部作品,但絕大多數,都是精品乃至於爆款,本身也具備競爭的資格。
《雷雨》產生的社會影響是他未曾預料的,他最初的想法相當單純,作為一個演員,把戲演好,是他生存的根本。
就像當初人藝的初衷,他就是奔著人藝獨創的表演體系和訓練方法來的。
可是此時,尤其是前幾天博物館當中,濮存晰的一番話後,他不得不再次轉過頭,去思考《雷雨》這部中國現實主義話劇的開山之作。
《雷雨》之所以經典,並不在於他是老院長創作的作品。
因為在《雷雨》問世之前,老院長在文學界、戲劇界,只能算是個小撲街,而《雷雨》一出,一舉奠定了他“大師”的地位,並與魯郭茅巴老並列。
《雷雨》當中的每一人物,都有其代表性,代表不同的階級、代表某一類群體的人的人性,而且不單單侷限於那個特殊的時代,就像因為繁漪所受到的迫害,引起社會關於家庭暴力的廣泛討論。
即使《雷雨》今天問世,演員只需換身衣服,稍微改變一下場景,它一樣可以是一部經典。
儘管周公將這部作品的性質定義為“反封建”,但老院長在創作時,卻是從人性出發的。
其實在他看來,以當下的環境而論,《雷雨》當中,相較於繁漪的訴求,另外一個人的訴求才更加重要,也更加需要凸顯。
魯大海。
開放業已三十二年,資本的浪潮之下,又重新湧現了遭受和魯大海一樣,卻不具備魯大海的反抗精神而麻木地活著的數億普通大眾。
他們的衣食住行,以及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的難題,都被掩蓋在了漂漂亮亮的報告和花團錦簇的資料之下。
得有人站出來,為他們發聲。
既然透過了三十二萬評審團的稽核,《雷雨》這場戲,接下來,他準備好好演,而且他還要多跟院裡的演員交流,爭取找到一個更加合適的“魯大海”。
于振形象比較符合魯大海的設定,但他的表演沒能讓觀眾看到雷雨之後的下一場“雷雨”的端倪。
這是徐容對於“魯大海”這個角色的理解,即使《雷雨》當中的人物沒有因為意外毀滅,那麼“魯大海”未來也必將化為更加狂暴的雷雨,摧毀一切。
而這些,于振都沒有呈現出來,也就沒有被觀眾注意到。
但事實上,烏雲已經在醞釀。
他作為這個時代的受益者,再加之所從事的職業本身具備的影響力,在滿足了自己溫飽、富裕的同時,不能再一味的、拼命地滿足自身的私慾,也應當為自身的衣食父母做些什麼,好別某個深夜當中驚醒,才恍然意識到自己竟成了高滿唐口中的唐吉訶德。
至於為何揭露弊端時,又不直接創作批判當下的劇本和劇目,魯迅先生在《墳》中,早已說的明白:“說話說到有人厭惡,比起毫無動靜來,還是一種幸福。......蒼蠅的飛鳴,是不知道人們在憎惡他的;我卻知道,然而只要能飛鳴就偏要飛鳴。......君子之徒曰:你何以不罵殺人不眨眼的軍閥呢?斯亦卑怯也已!但我是不想上這些誘殺手段的當的。......假如遭了筆禍了,你以為他就尊你為烈士麼?不,那時另有一番風涼話。”
將報紙輕輕地壓在了桌子上,徐容猛然意識到,也許從這一刻開始,自己才算得上一個合格的話劇演員。
不知不覺當中,人藝10年招考,正式拉開了帷幕。
雖說只是第一輪的初試,但為了保證小張同學在面試時處於最佳狀態,徐容這次給小張同學當了一回司機。
在演出結束之後,他抽空把駕駛證給考了下來。
小張同學坐在副駕上,捏著筆記本,有些緊張地道:“徐老師,你說我不會連初試都過不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