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自容的平時的言語,除了和臺詞表達相關的內容,徐容已經形成了直接過濾的習慣。

不過濾不行,不僅刺耳,還上頭。

這樣的人能交朋友嗎?

肯定是可以的,因為跟童自容相處,不必擔心哪天被他忽悠或者挖個坑埋了。

但是有些話、有些事兒, 也不能跟他說,因為誰也難以料到童自容會不會哪天嘴皮子一禿嚕給抖出去,在童自容看來,事無不可對人言。

但是有些事兒,並不是知道的人越多越好。

高熙熙來的很快,中午打的電話,晚上便趕到了魔都。

剛一碰面,就一把握緊了徐容的手,面帶愧色地來了句:“老弟, 老哥對不住你啊。”

徐容彷彿毫無察覺的拍了拍高熙熙抱著自己的胳膊的手,道:“咋回事啊高導,還得你親自跑一趟?”

“走,位置我定好了,咱們邊吃邊說。”

坐下了,倒了酒,高熙熙先是回望了一番兩人過去戮力同心共同創作的艱辛往事,又盡情展望以後有好本子一定不能忘了他徐容的美好未來,把胸脯拍的邦邦響著將酒盅當中的酒一飲而盡之後,才猛地長嘆了口氣,道:“老弟啊,新三國的一部分主創,可能要調整, 放心, 老哥一定盡力幫你爭取,只是如果最後沒成, 你也別記恨老哥, 現在幾家資方, 有增資的,有撤資的,我這個導演,根本說不上話啦。”

哀聲嘆氣當中,高熙熙眼圈泛著紅,彷彿跟做了多對不起徐容的事兒似的。

“理解理解,不說高導你,我妹妹先前還定下了《紅樓夢》的一個角色呢,結果呢,就頭幾天,說沒就沒了,這種事兒,也不是咱們能決定的。”

徐容早已有所預料,笑著搖了搖頭,他的事業處在上升期,因此高熙熙才會特意跑過來一趟,若是在走下坡路, 一個電話通知就是仁至義盡了。

高熙熙顯得極為感動,給徐容倒了杯酒, 道:“也別高導高導的喊了,看的起,喊聲哥,你能體諒老哥的難處,別的不多說,真心感謝,來,為了體諒,咱哥倆走一個。”

送走了高熙熙之後,徐容回了酒店,倒了杯水,安靜地坐在沙發上,好半晌沒言語。

當初看過《三國演義》的原著之後,他就對劇本不太滿意,之所以接下《新三國》,本來就是看在高熙熙的面子上,《紙醉金迷》甭管未來播出後效果怎麼樣,高熙熙定他為男一,肯定是出了力氣的。

他也承這份情。

但是既然接下,他也就認定了“孫權”這個角色是自己的,如今被頂掉,要說完全不介意,那實在太過言不由衷。

出來混,終究是要還的,幾個月前,他頂掉了夏宇,出演《北風》的帥紅兵一角,這才一晃眼的功夫,自身就莫名其妙的遭受了同樣的待遇。

他倒不遷怒於頂掉自己的演員,而只是感嘆自身的份量不夠。

但是這也是大製作的通病,關注度高,在同行眼裡自然就是一塊肥肉,都抱著只要露個臉,肯定能紅的想法。

可是事實上是這樣嗎?

徐容覺得未必,《三國》和《紅樓夢》不同,粉絲基數還是要大一些,劇情、臺詞的不合理性,在播出之後肯定會被抨擊。

但是因為故事的曲折性,也肯定會收穫一大批本身不瞭解《三國演義》觀眾的青睞。

高熙熙是個老導演了,看過劇本之後,大抵心裡也有點譜,只是多數時候未必能做的了自己的主。

畢竟錢到位了。

於如今的娛樂圈而言,已然出現了一種極為怪誕的現象,就像魯迅先生說的,唯沉默才是最高的輕蔑,無論是好的評價,或者是不好的攻訐,都是娛樂圈所追求的,因為於一個藝人、影視作品而言,無人關注才是最大的輕蔑。

罵的人多,一些人也能聊以自慰。

就像一位導演說的:觀眾罵,其實也對我們作品的一種認可,因為他們喜歡才罵,不喜歡根本罵都懶得罵。

不能說沒道理,但是徐容自身卻不大讚同,如果他出演了這樣的作品,在片酬不是特高的情況下,他內心是會自責的。

在魔都跟童自容學習期間,徐容又抽出了三天拍攝了一組百雀靈的新的宣傳片,這些都是合同約定的,還有一些其他的規定,比如在公共場合,他不能使用和百雀靈具有競爭關係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