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學校也有實踐課,但他很清楚老師的標準,可以拍戲。

至於更高,純粹是相互折磨。

但是這種標準和他的期待不符,先前李雪建給他排過,他相當明白想角色要出彩,得達到什麼水準。

“徐容,分享一下你構造心象的經驗。”

課堂上,驟然安靜了下。

徐容感覺小張同學悄悄地拿手指戳自己,抬起頭,詫異地看著她。

“徐容,你實踐比較多,跟大家分享分享你構造心象的經驗。”講臺上,上次勸他要踏實學習的老教授笑呵呵地瞧著他。

徐容先是怔了下,心道這是考校自己,怕自己把理論知識落下了?

“好。”

緩緩站起身,他先是想了一會兒,才道:“關於心象構建,我個人認為焦菊引老師的一句概述相當精確,演員要想生活於角色,首先叫角色生活於自己。”

“首先是第一印象,我覺得對劇本、對角色的第一印象尤為重要,哪怕它是錯的也很重要,因為這是感性的認知,比如我看到一個角色,我的腦子裡第一時間會想起某個面孔,有一點小技巧是我會選擇我比較熟悉的人物進行依附。”

“等一下。”老教授伸手打斷了他,補充道,“這點我展開說一下,首先第一印象是錯的這點,同學們一定要反覆的讀劇本並進行理性分析,不然你認知不到你的感性認知是不對的,第二點,徐容所說的選擇熟悉的人物進行依附,這點要求同學們認真的觀察生活,觀察生活裡每個人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否則即使是熟悉的人,其實你也並不熟悉,而沒法落實到具體的形體上。”

說完了,老教授推了推鼻樑上的金屬框眼鏡,道:“徐容,你繼續。”

徐容笑了下,道:“其次就是把抽象的概念化為行為,我個人習慣於用哥格蘭的方法去進行體驗,這個比較好用,我舉個具體的例子吧,比如大家應該都看過《洋麻將》,其中魏勒這個角色,構建的意象概念,應當是一個健壯的、神經質的人,健壯、神經質是兩個抽象概念,角色在演繹的過程中是這麼塑造的,不動的時候,坐著,看著很有氣勢,動起來,得表現出老,一個健壯的老人,這麼一種形象來解釋神經質。”

見老師又要打斷,徐容忙道:“但是這只是心象的初步構建。”

他想了想,才繼續道:“還要透過角色的外在的特點進行填充,還是以魏勒為例,比如他膝蓋有傷,左腳內八字,拄著柺杖,脖頸略向右偏,頭稍微向前探,寫字的時候用左手,我說到這,大家應該想到了一位英國導演,呵呵。”

整個教室裡,卻沒人回應他的話,只老師皺著眉頭想了一會兒,才不大確定的點了點頭道:“還有嗎?”

“在角色的分析完成之後,我一般還會對角色的思想感情、行動的發展層次和變化進行設計,哪裡要承,哪裡是合,哪裡要強,哪裡要弱著重標註,我的經驗是先把劇情背下來,然後再著手進行這一步,並且還要從頭校正意象,然後再透過初排、細排的過程中不斷修正、豐富對於角色構思。”

“當然,如果無法完成,說明劇本有問題。”

徐容說完了,掃了一眼班裡一幫懵逼的不能再懵逼的同學,和臺上無語的老師,咧嘴笑了。

他又不傻,要是把《雷雨》或者《茶館》的角色拿出來舉例子,大家都看過,一個個說起來也自認為是行家,恐怕難免引起爭議。

《洋麻將》就不一樣了,這個戲經典是經典,可是看過的估計真不多,他可以隨便胡扯,反正估計除了老師,也沒幾個同學能分辨出他說的是對的還是錯的。

心象構建這玩意,竅門有一定的借鑑意義,但是實質上幫助並不大,完整的心象構建,得翻著劇本一個字一個字的去摳、去想,想過兩三遍劇本結合一些小竅門,就建立完美的“心象”,純屬扯淡。

而且這才是第一步,心象的建立只是基礎,表達的過程才是真正的考驗。

他沒那麼多功夫閒掰扯。

老師望著徐容,既滿意,又無奈,徐容說的很簡單,可是真要拆開來講,半個月也說不完,比如行動、思想的發展層次設計,這是表演裡是比較深奧的內容,只得道:“徐容同學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相當豐富,大家平時平時排戲的時候可以多跟他練習練習,當面的情況下,能感受的更加深刻。”

徐容乾笑了聲,他還沒參加過學校的演出,以後的話,也許畢業匯演的時候會參與,但是還是要看能不能抽出時間來。

餘則成的“心象”建立之後,徐容開始著手轉化為“形象”,同時也要給小張同學打基礎,穆晚秋是一個比較重要的角色。

說起來倆人在一起了那麼久,既是同班同學,還是男女朋友,可是小張同學的業務能力到底如何,他還真沒有特別具體的瞭解,因為兩人沒有合作過。

下了課,一間教室當中,小張同學翻了翻劇本,問道:“徐老師,怎麼排?”

“你讀劇本的時候規定了情境嗎?”

“還...還沒。”小張同學縮了縮脖子,低聲道,“不是我沒做,是劇本寫的太簡單了,咱們上課的時候不是這麼講的。”

“我先跟你說一下規定情境吧。”徐容瞥了眼小張同學手中光溜溜的劇本,嘆了口氣道,“你看第一集第二幕,餘則成的手在除錯監聽裝置的音量按鈕,耳機中出現了林懷復說話的聲音...餘則成一邊聽,一邊記,竊聽裝置的連線,從裝置後面順著牆壁往上,然後進入頂層縫隙,在縫隙裡延伸。”

“要聯想具體的和角色行動有著密切關係的規定情境,腦子首先要冒出幾個問題,餘則成是什麼身份?他為什麼要監聽?監聽裝置怎麼來的?他和林懷復有什麼關係?監聽的內容和他有什麼關係?他又在記錄什麼?為什麼記錄?”

“乃至於,情境是什麼時間?白天還是晚上?如果是白天,又是什麼天氣?”

“當這些規定情境足夠具體,你才能展開想象,把規定情境豐富立體。”

小張同學道:“你是誰?你發生了什麼事情?你在這生活的條件怎麼樣?不就是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