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舅村子離葉家溝並不遠,大概就五里地,不過就算五里地,也許翻過好幾座山。

走在田間小道上,踩在泥濘地上,鞋底沾上一層厚厚的泥土,甩也甩不掉那種,讓腳步感覺沉重無比。

葉家溝附近多是上百米的石頭山峭,不止葉家溝,附近方圓十來裡,都是這種以石頭為山脈的地帶,這種地貌,算是當地獨一絕了。

上百米高的丘陵石山,大多都很險峻,因為這種地勢,附近的村落也大多依山而建,如果某座山下面有一塊平地,那裡便是一個小村莊。

因為當地都是石頭山,這也造成當地能耕種的土地很少,而山下的平地,全部被村民開墾水田,而山上稍微平整一點的土地便用來種一些蔬菜。

雖然是山上都是石頭,但是千萬年來,石頭山上的縫隙處,也長滿了植物,甚至各種野樹。

當年在大鍊鋼時期,山上的茅草野樹全部都砍伐一空,到了六七十年代,轟轟烈烈的知青下鄉展開。

因為當地缺少土地,一些知青為了生存,開始在山上的狹縫中種一些果樹,最後當地村民也跟著種植,漸漸形成規模。

到了如今,周圍石頭山上,果樹早已經當地一道風景線,幾乎每家每戶,都種了果樹,其中以臍橙樹為多。

就連葉家,也種了三十多顆臍橙樹。

之所以種上臍橙,是因為當地特殊土質和氣候,種出來的臍橙類的果實特別甜,甚至還有一股淡淡的清香,久而久之,大夥都跟風種上了這類果樹。

葉懷安抬起頭,看上四周環繞的石頭山,不少臍橙樹上還有黃橙橙的臍橙沒有摘掉。

按道理,在這個八十年代物質缺乏的年代,這些臍橙不可能結果到過年還未採摘,這裡面其實也是有原因的。

物以稀為貴的反義詞,便是有屢見不鮮,隨著臍橙樹氾濫,當地家家戶戶每年都能摘幾百斤,甚至多的上千斤,臍橙雖然甜,但是吃了這麼多年,也吃膩了。

而且因為當地都是石頭山,早些年便有采摘臍橙跌下山出人命的事,久而久之,一些山頂或者半山腰的果樹也懶得采摘了。

其實說了這麼多,還有一個最主要的原因便是,這種臍橙在當地賣不上價。

在葉懷安記憶中,在整個八十年代,這種臍橙在當地的零售價是三分錢一斤,甚至有些鄉鎮集市零散商販來收購,都是一分錢的收購價。

因為當地離縣城有四十多里路程,還都是山路,就算一分錢的收購價,眾人也懶得忙活了。

看著山頂那黃橙橙的臍橙,葉懷安嘴角露出一抹笑容,他昨天晚上想著的發財大計便是當地的特殊水果。

當地臍橙到了九十年代,還賣不上價,直到了二十一世紀,大概是02年前後,有一個外地商人吃到當地的臍橙,頓時眼前一亮,當年他便花三毛錢一斤的價格收購了幾萬斤賣到大城市。

從02年開始,當地的臍橙便一炮而紅,徹底成了明星產品,各地收購商蜂擁而至,由於產量有限,價格逐年提高。

到了08年,當地的收購價已經突破十元每斤,零售價甚至超過三十元一斤,成為前世赫赫有名的貴族水果了。

有些奸商還把當地臍橙打上倭國進口品牌售賣,讓這種水果一時之間成為稀罕物。

後來當地種植了大量改良臍橙品種,山下面的田地全部改成臍橙園,包括附近幾個縣也紛紛效仿,山寨貨氾濫,土地破壞加上品種的改變,短短三年時間,曾經的明星臍橙產品便跌落神壇,最低一元一斤也賣不出去,因為當年的味道再也尋不到了。

就在昨天,葉天德提到三十顆臍橙樹的時候,葉懷安腦海中就想起記憶中那個味道。

現在他身無分文,要想解決眼下的困難,自己必須賺到一筆錢,這筆錢要足夠支撐自己和大智的短期開支,並且包括他接下來的學費和生活費。

如今已是八十年代中後期,雖然還未全面開啟農民工時代,但是國內的商業氛圍,已經一年比一年濃厚。

做小生意的生意人,也如過江錦鯉,一群接著一群,不管是城市還是鄉下趕集,各種商品也漸漸豐富。

而葉懷安的打算,便是收購當地的臍橙去販賣。

他當然不準備在當地縣城販賣,而是去三百多里外的市區賣,在這個年代,很多當地人,這輩子都未離開過這片山村,三百里外的市裡,是他們無法想象的世界。

身無分文的他,能不能辦成這件事,就看接下來能不能說服二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