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CPI獨特的,全國區域架構模式的價值所在。

20多年前,華夏搞改革開放,早期階段,海外營銷學界有一種看法,認為華夏市場人口以十億計,潛力巨大,哪怕就是賣襯衫,一人一件,那也是十幾億件衣服的海量需求。

後面才知道,華夏市場很特別,市場區域性的差異很大。

放在IT產品的流通來看,美國市場那套以分銷商加終端賣場的模式,在華夏行不通。

所以,華夏IT市場才會出現多層級的代理渠道體系,和數以萬計的IT商家。

全球主要的跨國IT公司,很早就進入了華夏市場,並且大力推行本地化管理。

實際上,我們看到的是,跨國IT公司對華夏區域市場差異的特點了解不足,初期以總代理加行業市場為主要模式,設計構建多層次代理體系。

最近兩年,華夏IT市場需求發生了一些明顯的變化。

一是家庭及個人使用者需求增長很快,二是中小企業市場需求增長很快。

其三,IT渠道也在演變,比如出現了連鎖3C賣場這樣的渠道。

不過,我們的觀點是,IT渠道商將來依然會是主流,因為IT產品使用者需要更細緻到位的服務,IT商家的服務更有優勢。

CPI利用自己的資源架構優勢,捕捉到了這些市場需求趨勢,然後利用區域論壇這種形式,為IT公司、渠道代理商以及使用者,搭建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樑。

所以,我們連續兩年舉辦的論壇活動,都非常成功,因為我們都需要深耕IT渠道,開拓中小企業市場,實現了多方共贏的合作模式。

非常感謝各方合作伙伴對CPI的信任,對CPI這個媒體平臺的價值認同,希望我們在明年,依然能夠緊密攜手,深化這種合作模式……”

所有人都不知道,今天,高陽借這次年度總論壇上的講話,在發表自己的告別演講。

他要退出IT媒體圈了。

12月9日,年度總論壇的特刊出版了,又創下了新紀錄。

全國版論壇特刊,收入338萬。SMB論壇特刊,收入156萬。

一個總論壇,兩個專案合計收入近500萬,真的很驚人。

當然,這也與廣告部和編輯部同事這段時間的努力分不開。

高陽今年沒有直接參與公關版面的推銷了,原來的客戶關係,都轉給了記者,並且協助大家攻單。

連八億公司的陸總,看在高陽面子上,這一期的兩份報紙,安排投放了40萬廣告,其中硬廣告10萬,公關軟文30萬,高陽都轉給了廣告部和編輯部同事。

當然,古雅雯的遠大公關公司,也增收了30萬的業績。

當天上午,CPI總部,馮老闆又召集高層開會。

眾人都是一臉歡喜,2002年的大局已定。

預計全國版今年的業績能超過5000萬,SMB能達到1600萬左右,CPI Research有希望接近600萬。

極為恐怖的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