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一臺電腦的利潤空間,可能就只有幾百塊錢了,撐不起這種多層級的渠道結構,只能壓縮中間層,比如一代或省級分銷商,也就是純粹搬箱子的代理商。

未來,比較理想的渠道結構,可能是‘總代-經銷商’這樣簡單的層次。

總代理是不會消失的,因為品牌廠商PC入關等商務層面的事,都是總代在做的。

經銷商也不會消失的,因為經銷商直接面對著行業使用者和家庭個人使用者。

然後,總代理也不會像現在這樣輕鬆,品牌廠商不是傻子,不會像現在這樣,就設一兩家全國總代,他會設立更多的總代。

總代不可能再像現在這樣輕鬆搬箱子,他們也得去拓展渠道,去各省市甚至地級市,將數以千計的經銷商抓在手裡。

至於國產品牌,比如聯想這樣的區域代理模式,在全國設立了兩三千家區域代理商,就高枕無憂了嗎?

也不是,聯想也需要向渠道壓貨的,聯想的區域代理商都有業績考核,壓力很大的。

渠道扁平化大勢已至,聯想一方面要面對競爭對手,另一方面,也面臨著渠道體系的監管,比如區域市場之間的竄貨,會破壞價格體系。

這是渠道扁平化的背景。

還有一個大的市場背景,就是開拓三四級市場。

過去,PC市場主要集中在一二級市場,也就是四大一線城市,以及經濟發達地區的省會城市。

現在一二級市場已經趨於飽和,而三四級市場,也就是欠發達地區省會城市,和全國地市級城市為主的這些市場,正在迎來市場的爆發期。

比如我老家所在的蜀川錦陽市,是一座三線城市,在全國三線城市中比較靠後。

98年,錦陽出現了網咖,同時,各企事業和機關單位,也開始購置電腦辦公,甚至個別經濟條件好的家庭,也開始買電腦了。

PC正在普及到全國各地的行業和家庭使用者,趨勢越來越快,PC也正在變成一種海量銷售的科技產品。

所以,三四級市場成了PC的增量市場,品牌PC廠商和一線分銷商,都迫切想開拓三四級市場。

但是,PC銷售規模越大,單臺利潤就越薄,這也是必然趨勢。

所以,渠道扁平化和三四級市場開拓,本身是緊密聯絡在一起的。

品牌廠商和一線分銷商要想做好三四市場,只能壓縮渠道結構,去抓住三四級市場的經銷商。

只是,品牌廠商和一線分銷商,他們不知道三四級市場的IT商家在哪,這些商家的實力如何,規模如何,能力如何……

這些資訊,所知甚少。

這方面,正是我們CPI的優勢,全國上百家IT媒體,關注IT渠道的媒體就那麼幾家,有資格,有實力去調查採訪三四級市場的,惟有我們CPI。

以上這些情況,就是我策劃《向著三四級市場進發》這一組選題的大背景……”

高陽費了不少口水,對這一組選題的策劃背景進行了說明,因為即便是萬鴻和張濤等人,現在對IT渠道的大勢,也沒有如此全域性化的清晰認識。

此時,高陽的PPT才講了三頁,還沒正式展開呢。

會議室坐著的眾人,眼神已經很亮了。

這樣一組選題策劃,還真是……

好宏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