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兩天,高陽和古雅雯,還有吳若涵帶上相機,由肖進和汪芸陪著,還有文毅兩口子,在仁水鄉拍了不少照片。

文毅老家也在仁水鄉,跟高陽是初中同學。

高陽拍的是仁水鄉地貌, 農戶住房,田間作物,還有交通條件,和那一大片在集體經濟年代建成,已經荒廢20多年的茶園。

這是為丁壘和李晏兩位大佬準備的扶貧素材。

10月7日,高陽一家又返回京城, 同行的還有馮瀾和她老媽, 陳森則趕回魔都,處理交接51同城魔都站工作一事。

10月8日是工作日, 高陽聯絡了丁壘和李晏,晚上約了一個飯局,吃火鍋。

高陽將膝上型電腦帶上,吃過火鍋,到後海去坐酒吧,高陽將電腦開啟,點開自己拍的仁水鄉照片:

“壘哥,晏哥,我國慶假期回了一趟老家,拍了一些家鄉的照片……”

丁壘和李晏湊過來看了一陣,好奇道:“高陽,你家鄉挺落後啊,公路都還是土路,農村裡還有這種土坯老房子。”

高陽道:“是的,我老家這個小鄉鎮叫仁水鄉,全鄉就11個村,不到1.5萬人, 很多青壯勞力都到沿海地區打工去了。

這條公路,是一條縣道,我小時候就是這樣子,三四十年都沒有變化……”

介紹完交通條件、經濟發展和自然環境之後,高陽又翻出拍的那些荒廢茶園的照片:

“這片茶園叫石門茶園,學大寨的年代搞的,在我老家石門村,實際上當地的氣候土壤條件並不適合種茶。

這片茶園有1800多畝,已經荒廢20多年了,這次回老家,我跟鄉里政府基本談好了,我和幾個同學投資,將這1800多畝荒地流轉過來,期限是25年。

用來搞成果園,引進適合當地氣候土壤條件的新品種……”

丁壘看過後,笑問:“高陽,你看上農業了?這算是投資,還是扶貧?”

高陽道:“二者兼有,主要目的還是扶貧,仁水鄉的一把手名叫肖進,是我高中同學, 也是好兄弟,我這算是為家鄉發展盡一份微薄之力吧。”

高陽又點開省裡農科專家搞的那一片試驗果園:

“從投資角度來講,我也不是瞎投,這是我一個朋友從省裡請來的農科專家,在石門村茶園搞的5畝科研性質的果園,試種一些新品種,目前已經找到適合在這片土地種植的四五個品種,經濟價值不錯。

這些農科專家,有省農科院的,也有農大教授,他們是真的在努力幫著扶貧。”

李晏好奇道:“1800多畝的果園,還有農科專家指導,如果做成功了,有多大規模?”

高陽道:“經濟效益還在測算之中,專家們估算過,這片茶園改造成功之後,三年之內就會有產出。

果園運營成熟之後,每年至少能有兩三千萬的產值,並且能帶動周邊500人左右就業,人均收入每年有6000元左右,而且只是兼職。

果園每年利潤能達到500萬以上,這是基於目前的水果價格預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