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51人人網就要開始內測了。

這個SNS專案,在技術開發方面,實際上準備了半年多時間。

從3月中旬,高陽便跟賀廣文、晉揚和方建,開始討論這個專案的規劃與投資方案。

那時候開始,作為CTO的賀廣文, 也抽出一些時間,思考和準備這個專案具體的技術架構問題。

後面,高陽陸續提出了一些很細節的,具體的功能應用。

比如,要在使用者之間實現@的功能;

被@的使用者,每一天或者至少每一週,要有@值, 也就是關注度的數值更新;

要有留言評論的互動功能……

另外,高陽還提出一個[朋友圈]的概念,認為這便是SNS網站價值最好的詮釋,賀廣文、晉揚和方建,對高陽的這個提法都非常認同。

在[朋友圈]這個概念之下,高陽又以“物以群分,人以類聚”的思想來提出,51人人網,要構建一個[興趣朋友圈]的模式。

類似於入口網站的頻道,將各種不同興趣愛好的使用者,聚在一個個[興趣朋友圈]之中。

也類似於網路論壇的版塊頻道設計,但是可以分得更細。

比如攝影和旅遊,讀書,體育,美食和烹飪,時尚潮流,音樂,甚至知識問答與分享……

總之, 為使用者設計一堆不同領域, 不同層次的興趣圈子。

將論壇與部落格日誌這樣的自媒體形式,透過這種大大小小的圈子,結合起來。

而且,還要設計一種虛擬幣,讓使用者透過發帖、分享日誌、參與話題討論等等,以其活躍度與貢獻度計算積分。

這個積分,就是虛擬幣,比如就叫[51幣]。

然後,使用者積攢51幣,相互之間可以進行一些虛擬的交易,比如回答專業性的問題,交換一些專業資料,等等。

高陽提出的這些功能應用,很細,很雜。

一度讓賀廣文和方建非常驚詫,這像是不懂技術的人嗎?

只是兩人都知道,高陽是真不懂技術。

高陽提出的這些應用細節,懂得程式設計的賀廣文和方建,特別是賀廣文,都覺得有意思,也很有價值。

賀廣文作為CTO,必須去消化高陽提出的這些具體應用,去組織技術人員,討論網站的架構模型,以及技術方面的實現路徑。

比如高陽提到的@功能,就需要用一種叫PHP的高階程式語言實現。

高陽當然不知道什麼叫PHP,完全不懂。

具體而言,從四月份開始,賀廣文和未婚妻張璇等人,一邊忙著51同城的事,一邊抽時間交流51人人網的技術架構與應用開發問題。

5月下旬,51人人網的技術部建立之後,賀廣文便帶隊,跟4個熟練軟體工程師,帶著10個應屆大學畢業生,開始進入具體的開發流程了……

9月20日,上午一上班,高陽便去51人人公司,關注網站內測的籌備情況。

這幾天,透過51系這邊和CPI集團的內部組織和推廣,已經註冊了6000多名使用者。

高陽跟賀廣文,到方建的CEO辦公室聊天。

賀廣文道:“從進度來看,9月23日開始的內測,註冊1萬使用者是沒問題的,網站開發方面也沒什麼問題了,一些細節,在內測期間,完全可以及時解決。”

方建道:“時間方面,還是有些匆忙,其實我們應該開發一個免費郵箱的,公司內部可以使用,還可以面向51人人和51同城的使用者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