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法本身其實就依附於現代白話文產生的舶來品詞。

畢竟在古代,寫文言文其實是專業人士乾的專業活。

有點類似現代的作家吧,只不過過去有創作門檻,現在因為書面語和口語基本統一了,所以門檻降低了。

我們現在的語法常識裡用的這些副詞、介詞,包括我下面寫的語法結構表達,都是來自於英語的語法名詞。

當然,並不是說我們的語法是來自他們,只是我們用來表達和研究我們語法的方式,用的是西方的。

但兩者的公式是完全不一樣的,這一點王力老師在現代語法史裡講的很清楚了。

其實語法這個東西作為本地人,是完全不用學習的。

這個東西是刻在我們每一個人的表達習慣裡的。

就比如西方說“where&n”少了個are,就變成了你要去哪,而我們的思維會覺得是不是縮寫了?意思還是你來自哪?

所以語文考試裡,現代文的語法題目基本是沒有的,更多的還是一些奇怪的文言文題目。

也就是剛才紀老師說的兩種型別之外的漏網之魚。

我們可以把它稱之為,無中生有型。

就是其實文言文的表達就是那麼幾種結構。

多看幾篇文言文,多翻翻《文心雕龍》這樣的著作,自然就能寫能看文言文了

壓根就沒有必要按照什麼英語語法的方式去解構它,反而越搞越複雜。

可以這麼說吧,漢人出了學校,一輩子都用不上什麼副詞,介詞,什麼定語後置這些玩意。

蘇幼安講完這些,就回到了自己的座位。

不是他牛逼,純粹是這些他都聽紀老師講過一遍,後來自己也翻了很多資料才掌握了這麼多資訊。

這次,沒等紀老師說話,班級裡的同學便自發的鼓起了掌。

就連那些幾個過了一中線的尖子生也有幾分詫異。

詫異高中竟然有這麼趣味的老師,詫異自己班級裡還有蘇幼安這樣的同學。

周娣也很驚訝,她本來還有些擔心蘇幼安的成績怕是有些困難。

但此刻,她心裡很清楚,這個小男孩,和自己第一次看到時的感覺一樣,充滿了自信。

紀子華很高興,他也跟著一起鼓了掌。

“無中生有這個詞,小蘇同學總結的很好,深得我心。

不過大家也不用高興的太早,說了這麼多,語文考試咱們還得考!

說這些話,只是希望大家在學習的時候,能夠掌握更多的資訊,能夠有一顆平常心。

知道什麼是知識,而什麼只是對付考試的技巧,千萬不要把兩者混淆了。

否則將來就算上了大學,你也是碌碌無為之輩。”

“後面我會陸續再大家深入交流資訊的秘密,下面是提問環節。

歡迎同學們隨便提一些有趣的問題。”

“老師,我想知道大學畢業之後,我們能做些什麼?”

“這是個不錯的問題。現在國家正在推動教育改革,95年取消了公費讀大學,需要全部自費或部分自費。

預計到98年以後全部自費的時代會全面到來。

96年國家取消了大學生包分配統制度,所以在座的各位正好趕上了一個變革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