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積居奇一直都是古代朝廷最痛恨的事情,不論是糧食,煤炭,鹽,只要任何可以賺錢的東西,這些商人都不會放過,漢宣帝時, 大司農中丞耿壽昌奏請在邊郡設立常平倉,“谷賤時增其賈而糴,以利農,谷貴時減賈而糶”,取得顯著成效。

後來,建立常平倉成為國家制度,透過糧食的“糴入糶出”, 對整個社會經濟進行有效的宏觀調控。

但就像私營企業總是比國營的有活力一樣, 給自己掙錢總比為國家服務,積極性來得要高。

所以即便是對於糧食等戰略物資實施了官營,那些想掙錢的商人們還是有辦法利用囤積居奇來掙錢的。

宋仁宗天聖三年(1025)十月,權三司使公事範雍說:“天下和糴和買夏秋糧草,雖逐處開場,多被經販行人小估價例,外面添錢收買。候過時,乘官中急市,即添價卻將糴買者中賣。”

什麼意思呢?說宋朝官府向民間收買物品時,實行“時估”制度,每旬由官府召集當地行會商人共同評議決定收購價格。收購糧草,也是如此。

但“經販行人小估價例”,也就是這些商人們商議糧食價格的時候,卻不是為官府著想,節省收購資金,而是設計多賺官錢。官府市場定價低,絕大多數販運者當然不會賣給他們。

而另一部分資本雄厚的糧商卻在外面加價截留,收購囤積。等到官府糴場完不成收購任務, 無法向上級交差時,必然會加價收購。奸商趁機將囤積之糧丟擲,坐取暴利。

糧商這種奸詐手段,也用於官府收購常平倉米。

元祐元年,司馬光在奏札中揭露得更加清楚:“又有官吏不察知在市斛鬥實價,只信憑行人與蓄積之家通同作弊。當收成之初,農夫要錢急糶之時,故意小估價例,令官中收糴不得,盡入蓄積之家。

直至過時,蓄積之家倉廩盈滿,方始頓添價例,中糴入官。是以農夫糶谷止得賤價,官中糴谷常用貴价,厚利皆歸蓄積之家。

實際上,糴場官吏查清當地市價本非難事,不過投足之勞。他們之所以會“不察知在市斛鬥實價,只信憑行人”,也就是不做市場調查, 僅僅是聽商人的估價, 恐怕是官商串通一氣的結果。

就算是到了現代這種奸商的行為也是比比皆是, 只要國難,就一定會有大老鼠,遠的不說,就說現在的蔬菜盲盒,哈哈...盲盒是近些年流行起來的一種玩偶商品,起源於島國的福袋。

買家不知道盲盒裡會裝著什麼樣的玩偶,買來拆開的那一刻才知道等待自己的是什麼樣的驚喜。

如果是心儀已久的玩偶,會有突如其來的一種幸福感,彷彿被幸運之神眷顧一般。

而沒想到這種商業模式,居然日前被有才的菜販子“拿來主義”,應用在了國難的蔬菜市場上。美其名曰,蔬菜盲盒。

這樣的蔬菜盲盒一定會再圖片上將蔬菜表述的玲琅滿目,什麼樣的品種都有,可是,商家只承諾斤數為910斤,不承諾里面都有什麼,往往模糊地宣告裡面有68種蔬菜。具體有什麼菜?您拆開了盲盒才能知道。

但是這蔬菜盲盒帶給您的絕沒有驚喜,而是驚訝。

而且毫無懸念,拆開箱子,您一定會在盲盒裡看到土豆、胡蘿蔔、白蘿蔔這三大件。

為什麼總有這三件套?

因為便宜呀,如果您是會員的話,不在國難的時候,每天有免費的贈送菜。1.5kg白蘿蔔常常是免費送的。要買的話也超不過3塊錢。

土豆是1斤1.5元,胡蘿蔔1斤3塊。

為什麼盲盒裡都有這三樣明白了吧?因為這三個是蔬菜裡可以說是特別便宜的!

而更重要的是什麼?是這三樣還特別壓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