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時分...大約是一點鐘的時候,水仙村的第三項考核開始了,一公斤,兩公斤,五公斤的投彈演練,誰投的準,投得遠, 投的準就加分。

這一項考核朱元璋,徐達等人都不理解,就連朱標也不理解。

這個時候...朱朗就笑著問向了朱元璋:“爹...岳丈...胡大人,願不願意和我一起去練習一下投彈?”

“練習一下投彈...?”朱元璋一愣:“朗兒,你這到底是在準備和我們玩什麼花樣呀?”

“一種好的花樣...爹爹,要不要跟著兒子去看看?”朱朗笑著問道。

“可以...反正是我兒子玩的花樣,我去看看也無妨好,天德,惟庸,咱們就一起去看看,太平郡王的花樣...。”說著,朱元璋起身。

朱朗連忙前面帶路,跟著一群人就在朱朗的帶領下,走下了陽臺,隨後來到了一處空曠處,這裡是別墅前面的五百米,這裡被朱朗修了一個廣場,跟著堆起來一些麻袋做掩體,掩體的前面是一處裸露的河灘,灘頭什麼都沒有。

朱朗走到了掩體的旁邊,從掩體旁的箱子中,直接拿出了一顆黑色的圓溜溜的球體,跟著點燃了引線,隨手這麼一扔,朱朗對著後面的人大聲的喊道:“蹲下,捂住耳朵。”

話說完, 跟著就‘轟’得一聲, 巨大的響聲,直接將灘頭上炸的是飄起了一股煙塵。

“哇...朗兒...這是什麼呀?”朱元璋連忙走到了朱朗的身邊,看著掩體外的灘頭上被炸處了一個小坑的地方,露出了十分驚訝的表情。

朱朗這個時候則是微微一笑道:“爹...這是我新研製出來的手榴彈,我練投彈演練就是為了讓士兵可以更加精確和熟練的使用它。”

“手榴彈....?”朱元璋也拿起了一顆黑球,看著手中的黑球,眉頭微微的皺了起來。

.............................

其實手榴彈的出現比大家想象的要早很多,明朝之前金朝的時候,就已經有手榴彈的記載,眾多周知,金國是火藥的故鄉。火藥發明之後,許多火器相繼問世,並廣泛用於生產和軍事中。

金朝文學家、史學家元好問在他所著的《續夷堅志》卷二中記述了一個“狐鋸樹”的故事。大意是:金世宗的時候,山西陽曲北鄭村有一位專門捕捉狐狸的獵戶,名叫鐵李。

大定末年,他發現一窩狐狸住在古墓裡,就在狐狸出沒的路徑上設下一張網, 繫上一隻鴿子作誘餌, 然後躲到大樹上等候。夜裡, 一群狐狸出來了。

鐵李從腰裡取出裝有火藥的陶罐,點燃導火索,將火藥罐從樹上扔下去,一聲巨響,火藥罐爆炸,群狐受驚,倉皇逃竄,結果都落入網中。鐵李從樹上下來,用斧頭將狐狸一個一個砍死。

鐵李獵殺狐狸使用的裝火藥的陶罐就是最早的手榴彈。元好問是太原人,陽曲屬太原。故而,這個故事是本朝人記家鄉事,可信度很高。

“大定末年”即公元1189年,說明最晚在公元12世紀時期,中國人已發明手榴彈,並把它用於狩獵生產上。

除了這個故事,其實手榴彈用於狩獵的情形不僅出現在中原地區,還出現在彝族居住的西南邊境地區,我國雲南哀牢山彝族人民就曾發明一種“葫蘆飛雷”。

具體造法是,將曬乾的葫蘆掏盡籽實,然後把火藥、鉛塊,鐵礦渣、碎鐵片等物裝進去,再在葫蘆的頸裡塞上火草作引信。火草是當地的一種野生植物,有大葉和細葉兩種。人們把葉背上的一層白色皮棉剝下來曬乾,捻成線,投入木炭熱灰中炮製成一種一點即燃的火草。

狩獵時,先將葫蘆放在網兜中,點燃火草,掄起來,甩出去。關鍵是掌握好火草燃燒的時間,有經驗的獵人甩出去的葫蘆飛雷是在最接近目標的時候爆炸,其殺傷力很大。葫蘆飛雷也是一種手榴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