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元璋的話語中,朱雄英總算聽清楚事情的原委。

準確的說,是一群人,一群官員聯合起來,騙了老頭子。

這些官員,下至各府道州縣,上至朝中六部中樞大臣,長長的一大串兒。

大明立國之後,朱元璋立下規矩。每年各省布政司,下屬府道州縣,都必須派人進京入戶部,呈報地方財政的收支賬目及所有錢穀之數,並且運送錢糧入京送入國庫,等且登記造冊,送呈御覽。

可這事聽著簡單,卻做起來難。難就難在給老頭子看的賬本上,按老頭子的規矩。各地布政司的錢糧賬本,下屬各府州縣的錢糧賬本,還有戶部收到多少錢糧的賬本,數目都應該是一致的。

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了防止貪汙。若三方中有一處賬本與其他兩處不一致,官員們就有麻煩。進京的地方官就要再回當地,嚴格審查錢糧數目,然後再送到京師,再對賬,再登記造冊。

此時交通不便,地方官與京師路途遙遠,實在是折騰不起。再者說,還有更重要的一點。運送錢糧入京師,錢糧定然有損耗。不到地方,誰都不知道到底損耗了多少,戶部收到的數目,絕對和地方官出發時的數目不一樣。

所以,這些官兒,想出一個辦法。

凡是進京的官員,不管哪來的,都帶著一本已經讓地方官蓋好印記的空白賬本。然後進了戶部之後,把戶部收賬的賬本抄一遍,三方的數目都一致,再交給老頭子就皆大歡喜。

這本是官場上的潛規則,戶部早就知道,但也不干涉。各地方政府,更是視為理所應當。

說通俗點,這就是唬弄!大家怕麻煩,乾脆就鑽了法律的空子。

要說這些官兒,這麼幹也未見得就是罪大惡極。畢竟路途遙遠,錢糧有損耗,官員們也實在折騰不起。

其實這事並不是官員們的首創,從宋代開始,官員們就這麼幹了,一直到元朝依舊如此,到了大明朝。既然上無禁止,下面裝傻充愣,故作不知。

可凡事就怕較真二字,偏老頭子就是個較真的皇帝。

朱元璋和等人,屍山血海中殺出來的皇帝。性子最是執拗,最是剛強,眼裡半點沙子都不容。而且他一輩子,最恨的就是別人騙他。

所以知道此事之後勃然大怒,竟然要把涉及此案的所有官員,從上到下都殺了。

“串通起來騙咱?”老頭子咬牙切齒,“大孫,你說這些人,該不該殺?”

朱雄英想想,“該殺!”

頓時,朱標凌厲的眼神,馬上就飄過來。

“不過,孫兒以為,都殺了也不可取!”朱雄英話鋒一轉,“皇爺爺,方才父親也說了,這是前朝的慣例,是千百年來的陋習。我大明朝,也並未明令禁止。直接都殺了,未免有失偏頗!”

倒不是朱雄英給那些官員開脫,而是在此時大明朝的官兒,實在是太少了,當官的確實有些不容易。

老頭子定下的大明官員俸祿,少得可憐,只夠官員溫飽。想想百十年後,一代清官海瑞,連給老孃買肉的錢都沒有,就知道俸祿少成什麼樣子了。

這先不說,老頭子活閻王一樣的性子,根本不容官員犯錯。天下初平,百廢待興。可各地的官員缺口巨大,若是再殺一波,真就像朱標說的,沒人幹活了。

再者說,故意作假的人,確實該死。可其中許多人,不過是在潛規則之下緘默其口,隨波逐流,罪不至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