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9 司馬懿:天命在我!(第1/3頁)
章節報錯
楊百萬在前領路,馬謖與張休緊隨其後,其他部將紛紛聞訊趕來,一大群人趕到昨夜放火的地點。
周邊十幾個一丈多深的軲轆井已經乾涸,只有殘留在井底的些許水漬,證明著它們是水井,而不是儲藏東西的地窖。
見狀,馬謖倒吸一口涼氣,意識到自己忽略了一個很關鍵的因素。
五丈原是春秋冬三季缺水性地貌!
一年之中,只有夏季不缺水。
五丈原是秦嶺北麓黃土臺原的一部分,南靠奏嶺,北臨渭水,東西皆深溝,形勢險要。原高二十餘長,頂上地勢平坦,南北長約四公里,東西寬約兩公里。
因為此地地勢高企、土層極厚的緣故,原上四季冷暖乾溼分明。春季晝夜氣溫差大,容易出現寒潮、大風、霜凍和春旱等天氣;夏季降水量最大,暴雨頻發,這個季節也是一年中最不缺水的季節;
秋季乾旱少雨,光照充足,水分揮發極快,時有秋旱;冬季氣候寒冷,乾燥少雨。
另外,五丈原地下水資源極差,在後世曾有“有女不嫁五丈原,吃水還比吃油難”的說法。
整個五丈原上目前有一百多口大井,不缺水的時候,可供十萬人馬使用。
一旦缺水,那可就直接要了命了。
雖然暫時只是十分之一的水井缺水,但可以預見,隨著汲取力度的加大,接下來將會有更多的水井缺水,
前次諸葛亮駐軍五丈原時,正趕上夏季雨水充足時,因此並沒有遇到缺水的問題。
蜀軍這次來的不巧,正趕在九月深初,五丈原季節性缺水的弊端一下子就暴露了出來。意識到這一點,馬謖瞬間有些心慌意亂,定了定心神,強裝鎮定說道:
“眾將勿慌,只是一時退水,本將料定,井水很快就會充盈起來。”
“將軍,很快是多快?”張休猶猶豫豫問道,“我軍五萬士卒,見天要喝水啊。”
馬謖大手一揮:“七天,不出七天,水必盈滿!’
說罷轉身大踏步回營,思考對策去了。
四大部將留在原地,相互對望一眼,都看到對方臉上濃濃的擔憂之色。
儘管馬謖說的斬釘截鐵,不容置疑,但他們卻沒有從中聽出往日那種掌控一切的自信。這說明,馬將軍也沒什麼辦法了。
整個上午很快過去。
五丈原下,魏軍大營一片喧囂,兵馬來回交錯穿行,似是咽不下昨夜偷襲失敗的大虧,正在籌備著下一次進攻。
五丈原上,蜀軍大營安靜一片。
普通士兵們還沒有意識到災禍正在降臨。
四大部將一直留在原地等著井水再流出水來,結果一直到天黑,井底全無動靜。
馬謖焦躁不安的在帥帳內走來走去,開啟頭腦風暴,思索著如何解決缺水的問題。
他已經查詢過天氣預報,未來十日無雨
而且,模擬戰況的結果也不容樂觀:接下來十日,魏軍按兵不動,五丈原上的水井將會有八成陷入枯竭。
對於這個模擬結果,馬謖難以接受。
他之所以特意退到五丈原上紮營,就是想要依託有利地形,與司馬懿耗下去,拖住魏國西線兵力,將戰火燒在魏國境內,給諸葛亮拉扯出時間和空間,深度掌控隴右地區和涼州地區。否則,魏國就會把注意力重新放在隴右。
馬謖本以為,五丈原地勢險峻,頂上寬闊平整且不缺水,是經過諸葛亮驗證過的駐軍好地前次諸葛亮就是駐紮在此地與司馬懿周旋了幾個月。
但沒想到,如今井水突然枯竭,導致這個完美“據險而守”策略出現了致命弱點,演變成了“身陷死地”的尷尬處境。
尋求系統幫助無果後,尤嫻一整天都在營帳內焦躁地轉來轉去,阿秀好言來勸慰,卻被他粗暴的推到一旁,然後掩面啜泣著走了。
張休跑來彙報情況,卻因為進帳沒有通稟,被士兵摁在架子上狠狠打了二十軍棍,打得皮開肉綻。
這一下,所有將領都知道魏軍今天正在火頭上,紛紛躲開遠遠的,生怕惹到了他,遭受無妄的皮肉之苦。
緊接著,斷水之事在營中傳開,士兵們在私底下議論紛紛,軍心浮動。
相比起魏軍的焦慮,諸葛亮的心態就要緊張得多。
昨天夜裡,韓瑛和三千名士兵全軍覆沒一事並未打擊到他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