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以後可以重點培養一下。

馬謖微微頜首。

忽聽楊百萬又說的:“將軍,為何最大受益人會是司馬懿呢?”

“……”

馬謖盯著楊百萬看了一會,微微嘆了口氣,對四人說道:“很簡單,我若攻破長安,活捉曹叡,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

“會發生什麼事?”四大部將齊聲追問。

“會被魏國各路大軍群起而攻之!”

馬謖繼續說道:“司馬懿大軍眼下已到蕭關,十五萬兵馬枕戈待旦,而我只有六萬人馬。”

“另外,司馬懿兄弟八個,多人在魏國朝堂擔任要職,司馬家又與各個世家關係匪淺,如太原郭家,穎川陳家、鍾家,河東衛家……”

“倘若魏帝有失,其必打著匡扶王室的名頭,擁兵自重的同時又與我軍拼命,一旦我軍不敵司馬懿,退出關中,司馬懿的威望必將響徹魏國,屆時他將大權獨攬,無論復立何人為帝,都是一句話的事。”

“如此,本將這一趟長安行,豈不是為他人做了嫁衣?”

“原來如此……”四大部將似懂非懂的點頭。

張休追問道:“將軍,那吳國為何會是最大受益國?”

李盛搶先答道:“老張,這你就不懂了吧。司馬懿十五萬大軍屯駐關中,基本阻斷了我季漢向前擴張的任何可能,而吳國卻可乘機北上。由於之前曹叡已經抽調了東線和南線半數兵馬支援西線,魏國東南兩線那些失去了朝廷支援的邊軍,很難抵擋住孫權的攻勢。”

“簡而言之,魏帝若有失,我季漢寸土難得,而東吳……就看孫權胃口有多大了。”

馬謖讚許的望著李盛,“不錯。”

李盛得意的對另外三人挑了挑眉毛,先前裝逼失敗的鬱悶一掃而空。

另外三將紛紛撇過頭去。

可惡,居然又給他裝到了!

……

曹叡有驚無險躲過一劫後,得知司馬懿十五萬大軍兵出蕭關,晝夜不停攻打土城,馬謖節節敗退,遂命曹爽統領後續趕來的援軍收復關中諸縣,試圖兩面夾擊,將馬謖困死於關中。

馬謖本來是想司馬懿正面碰一碰的,但形勢變化太快,不容他不退。

於是迅速調整戰略,且戰且退,在魏軍形成合圍之前,大軍先一步退到五丈原,扎住陣腳。

戰事進行到這個階段,蜀軍之前佔據的所有關隘和關中郡縣,包括陳倉小城、大散關,也全都讓了出去,將所有兵力收縮在斜谷隘口一帶,應對魏軍的反撲。

沒能如願和司馬懿正面碰一場,令馬謖頗覺遺憾。

本來,他的a計劃是在蕭關和司馬懿鬥智鬥勇打一場,檢驗一下自己如今的軍事能力,然後視情況而定,或進或退;

b計劃才是駐軍五丈原,做一個關中釘子戶,以攻代守,牽制魏國西線兵力,保護後方的隴右、涼州、漢中等地安寧。

……

司馬懿依次收復關中各地後,大軍分為兩路,屯駐五丈原東西兩側,嚴密監視蜀軍一舉一動。

這熟悉的一幕,不禁令人想起了上一次司馬懿和諸葛亮在五丈原對峙的場景。

彼時雙方兵力相當,諸葛亮被司馬懿盯防的束手無策,寸步難進;

而此時,魏軍十五萬兵馬對蜀軍六萬兵馬。

優勢在魏。

司馬懿倒想看看,馬謖究竟有何能耐,在五丈原長期據守下去。

儘管馬謖一直以來對魏軍戰績驚人,鮮有敗績,但司馬懿對此卻頗不以為然。

他從來都不覺得馬謖軍事能力有多高,馬謖之所以至能贏那麼多次是因為沒遇到他,是因為柿子撿軟的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