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安城彈指可下的時候,馬謖卻毅然決定回軍來戰司馬懿,這般操作,把四大部將都給整懵了。

為什麼不先攻破長安,把曹叡活捉了再回軍來戰司馬懿?

倘若活捉了曹叡,魏國很有可能因此而大亂、崩潰,即使留守洛陽那些王公大臣可以另立曹魏宗室子嗣為帝,暫時維繫住大局,魏國也會不可避免的走向分裂、內訌。

誠如此,蜀漢此後北伐豈不是容易多了!

將軍,你到底是咋想的啊?

四大部將看馬謖眼神裡充滿疑惑和理解。

馬謖緩步走上最前面一座土城,倒背雙手,眺望著蕭關方向,沉吟連連。

當時,他確實有機會攻下長安,活捉曹叡。

但如果真這麼做了,最大受益國絕對不是蜀漢,最大受益人也不會是他馬謖。

所以,他收手了。

正如“空城計”時,司馬懿“知難而退”那樣。

進一步很簡單,催兵殺進城去就可以了,但之後要面臨的局面,必然會是兇險萬分。

光是一個“功高震主”,就夠他喝一壺了,更別說天下局勢會因此大亂,徹底失去掌控。

這樣的局面是馬謖不願意看到的。

平生未嘗一敗的韓信為什麼會死?

原時空裡直接端了蜀漢老窩的鄧艾為什麼會死?

因為韓信的功勞大到讓劉邦睡不著覺,因為鄧艾的功勞大到令所有人都羨慕嫉妒恨,所有人都想讓他死。

所以,他們死的時候,天下人大多都拍手稱快。

而退一步,則可以暫時維持住各方面的均衡,將各方面的局勢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

收攏思緒,馬謖決定考一考四大部將。

“休啊,如果我軍攻破長安,俘虜曹叡,你覺得哪個國家會是最大受益者?何人會是最大受益人?”

張休撓著頭想了想,不太確定的說:“俺覺得是季漢和將軍您。”

“不對!黃襲你來說。”馬謖轉而看向黃襲。

黃襲認真的想了下:“我覺得是吳國和將軍您。”

“對了一半,李盛你來說。”

李盛眉頭一挑,快速分析起來,張休的答案裡包含了“馬謖將軍”,但全錯了;而黃襲的答案裡也包含了“馬謖將軍”,卻只錯了一半。那麼顯而易見,“吳國是最大受益國”這個答案是對的,馬謖是最大受益者的答案是錯的。

李盛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打了個響指:“末將認為,最大受益國是吳國!最大受益者是曹魏宗室子弟!”

此言一出,黃襲、張休、楊百萬三人不約而同撇了撇嘴,三臉鄙視。

拾人牙慧,無恥!

馬謖搖頭失笑:“不對!楊百萬你來說說。”

站在黃、張二人的肩膀上都沒猜對,李盛頓時好不鬱悶。

眾人目光轉向楊百萬。

楊百萬吭吭哧哧說:“不會是吳國和司馬懿吧?”

“不錯!正是此兩者。”馬謖大感欣慰。

四大部將看來也不是全都四肢發達,頭腦簡單,還是有一兩個中用的。

就說楊百萬吧,他能夠分析出最大受益人是司馬懿,就證明這傢伙不是個肌大無腦的莽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