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則,不戰而退、丟城失地的責任沒有人能承擔的下。

打定主意,司馬懿一臉嚴肅看著司馬昭,沉聲道:“司馬昭,傳我將令,命遊楚大軍撤出隴西,兵退天水,!’

“父親,那祁山堡守軍呢?”

“退往上邦,據城自守。’

“是!”

司馬昭轉身匆匆而去。

幾乎就在魏軍收縮陣型的同一時間,隴西郡大部分地區大部就已經被諸葛亮所控制。被馬謖的關中攻勢嚇到的魏軍部隊只能龜縮在天水、安定二郡的數個城池中,等待著曹叔的最新命令。

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何儘快地將兵馬撤回去,集中優勢兵力將馬謖趕出關中。

為了達成這一目的,必須有計劃的逐步撤退,讓出一座座城池,使諸葛亮的軍隊在不知不覺中,把兵力分散開來(去駐守每一個新得到的城池,進而無法集中兵力,對魏軍及時形成有效干擾。

這是陽謀,也是進攻一方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很多戰爭,都是在節節勝利,步步分兵的時候,逐漸埋下失敗的隱患。

諸葛亮進入隴西地區,實控隴西、南安,廣魏三郡後,主力部隊從十一萬迅速縮水到八萬。

這八萬兵馬還被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是魏延、吳懿、鄧芝三將統領的西縣兵馬,這一部分目前還有四萬人,全是步兵,駐紮在魏軍讓出來的祁山堡壘中。

另一部分就是諸葛亮親自統領的羌騎,這部分目前還剩下四萬騎兵。

光是諸葛亮這一路,就分出了一萬騎兵,駐守各地新得到的城池,維持秩序,安撫百姓官吏。

而此時,司馬懿麾下仍有十五萬兵馬(實際是十四萬,司馬師帶走了一萬,全部收縮在安定和天水兩郡,就像一個漸漸握起來的拳頭,蓄勢待發。

十五萬對八萬。

甚至,因為兵分兩路的關係,在區域性戰場,魏軍與蜀軍的兵力已經達到四比一的懸殊程度。

十五萬對四萬。

當然,這只是兵力差。戰鬥力方面,優勢暫時還在蜀軍這一方。

諸葛亮很快就意識到了敵我兵力態勢轉變,立即停止大軍推進步伐,開始頻頻調動步兵駐守各地,將替換下來的騎兵再度調往前線,以保證騎兵方面的優勢。

同時,諸葛亮還意識到,隴右戰場,似乎正在由主戰場變為副戰場;而馬謖所在的關中戰場,正在由副戰場轉變為主戰場。

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諸葛亮有些哭笑不得,同時又感慨馬謖太愛搶戲了。

也許,有才能的人都是如此愛搶風頭吧。

其實,從第一次北伐開始,馬謖就是這樣,絲毫沒有當配角的覺悟。

當時諸葛亮讓馬謖去街亭阻援,配合大軍攻略隴右五郡,結果馬謖硬生生把街亭阻援打成了主戰場決勝。

後來馬謖帶兵奇襲陳倉,令他被迫開啟第二次北伐,被迫在陳倉與曹真大戰。

再之後,諸葛亮安排馬謖去守略陽,抵擋張部。結果這傢伙又把略陽打成了主戰場。連戰連捷,一路把兵鋒推到西縣、建威,還策劃了奪回陰平、武都二郡之事。

再後來,馬謖攻略西羌時,幾乎是空手去的,總共只帶了九千人馬;攻略涼州時,也只用了九天,就做到了諸葛亮十幾萬大軍齊出都沒有做到的豐功偉績

此次馬謖出兵關中,局勢又是如此。

本來,諸葛亮派給馬謖安排五萬人馬的時候,還在擔憂這點兵力,無法攻破關中防線,起不到牽制魏國主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