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9 蜀滅吳之戰(孫權的末路)(第2/2頁)
章節報錯
大將軍馬謖站在連舫戰艦的船頭,意氣風發的揮了揮手,三萬水軍和五萬步兵乘坐數百艘大船,順江而下。
與此同時,鎮東將軍秦朗自下邳向塗中方向進軍;徵東將軍姜維自合肥,向豫章,出橫江渡口進軍;安東將軍魏延自許昌向武昌方向進軍;平東將軍郝昭自荊州襄陽向夏口方向進軍;
另有張休、黃襲、李盛、楊百萬四路小股兵馬,沿江北伺機偷渡吳地。
蜀漢伐吳的總作戰意圖是:以大將軍馬謖、和秦朗兩路直逼建業,牽制吳軍主力,使其不能增援上游及他處;以郝昭、姜維、魏延三軍奪取沿江各個戰略要點,以策應張李黃楊四大部將所率的四萬陸軍渡過長江,然後進入吳國腹地,控制建業周邊的郡縣,對建業實施絕命式打擊。
這樣的部署很符合此時實際情況,因為東吳尚有兵力十五萬,就兵力對比而言,蜀軍伐吳的兵力並不佔多大優勢,即使加上陸遜的兵馬,也不到吳軍的兩倍。因此,快速將建業孤立起來,便於將分散於沿江和江南各地的吳國兵力各個擊破,而後才能迅速滅吳。
建興十三年十月,馬謖大軍順利佔領夏口,擊敗了駐守在此的吳軍,推進至江東境內,與此同時,陸遜攻取了桂陽和長沙,大批吳軍投降於陸家軍。
其他七路兵馬也都紛紛告捷,或成功渡過長江,與吳國交戰並戰而勝之;或將吳國江北地盤蠶食一空。
十一月,吳主孫權見蜀漢大軍已將吳郡團團封鎖,吳國地盤僅剩建業一城,召叢集臣議道:“我自結掌父兄基業至今已有三十四年,不想今日竟成亡國之君,心中實有不甘。他日九泉之下,我有何面目去見父兄?!”
說到傷心處,孫權潸然淚下。
眾臣只是冷漠的注視著他,更無一人獻計,也無一人上前安慰。
大家都知道吳國滅亡是註定的,是大勢所趨,這個時候,孫權怎麼哭都沒用。
反正大家都打定主意投降了,大多數人已經找好了下家,這種時候,誰忠於孫權,誰的腦袋瓜就有坑。
見孫權越哭越傷心,大將軍諸葛瑾於心不忍,勸解道:“陛下,今東吳即將滅亡,此乃天意,非人力能抗,可派遣使者印信給馬謖、請求降服,如此尚可永保富貴。”
孫權哭泣良久,終是點了點頭
東吳使者把印璽送給馬謖的時候。馬謖正在揮軍東進,船隻扯起風帆直衝建業。
當日,馬謖統率水陸八萬之眾,方舟百餘艘,來到建業城城下。孫權手捧印信、出城前往馬謖軍前投降。
至此,蜀國連克江東六郡八十一縣,降服吳軍十五萬,東吳政權宣告滅亡,三國長期分裂的局面也隨之結束。
訊息傳到長安,諸葛亮激動不已,上朝的時候。對文武百官道:“昔日先帝三顧茅廬時,我曾對家人有言:他日天下一統,便重歸隆中躬耕。”
“今東吳已亡,天下一統,也到了本相兌現承諾的時候了。”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