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將趙雲也附和道:“我看幼常可以,他從來不打沒把握的仗。”

諸葛亮點點頭,又嘆息良久,這才回到帳中,令趙雲率廖化、張嶷、張翼等將,領兵三萬守南門。姜維領兵三萬守北門渭水道,自己則親率十萬大軍守東門,唯獨將西門留出來,給司馬懿撤軍之用。

反正洛陽在東邊,司馬懿若從西門出,想回洛陽至少得繞很遠的路。

諸葛亮也想把司馬懿困死在長安城中,奈何力有不逮。

長安是座大城,魏軍在城中仍有八萬兵馬,而蜀軍只有十六萬,這點兵馬根本不足以將其困住。倍則只能攻之,而不能圍之。

所以,諸葛亮能做到的也只能是儘量拖延司馬懿撤軍的速度,給馬謖儘量創造出足夠的時間,破魏都,擒曹叡,滅曹魏。

當然,即使此次馬謖滅魏計劃失敗了,蜀國仍然可以全據關中,成強秦之勢。但計劃失敗的話,馬謖恐怕就回不來了。

第二天,司馬懿並未選擇撤軍,只是從城樓上默默注視著東門外的蜀軍緩慢地展開隊形,擺出隨時可戰的架勢。

昨夜能夠讓夏侯霸領軍兩萬東去,是倉促間只能聚集這麼多人馬。等到剩餘八萬大軍全部召集起來的時候,諸葛亮已經連夜在東門外佈置了重兵。

司馬懿甚至一度懷疑,諸葛亮一開始不在東門佈置重兵,就是為了讓他方便撤軍,然後好輕鬆拿下一個完整無缺,人口眾多的長安城。

看罷軍勢,司馬懿迴轉城中,與二子來到密室,商議對策。

在兩個優秀的兒子面前,他從來都不是一個獨斷專行的人。每逢戰事,司馬懿都願意和兩個兒子商議。

“父親,東門已有重兵把守,北門只有姜維所部三萬蜀軍,要不要集中兵力,衝跨他們!”司馬師一針見血的說道,“在區域性地區形成兵力優勢,出城突擊應該會有很好的斬獲。”

司馬懿沉吟著擺手,“既要撤軍,當儲存實力為先,血戰不智啊。”

司馬昭鬱悶的說:“撤軍撤軍,如何撤?東門都被守把了。”

司馬懿並未責怪次子的無狀,耐心說道:“與其撤軍空忙一場,不如安坐長安,等候訊息……”

二子聞言大驚:“父親莫非並無撤軍救駕之意?”

司馬懿嘆了口氣:“然也。”

司馬師想了想道:“父親是擔憂兵回洛陽之前,大魏已亡?”

司馬懿欣慰的看了一眼長子,“非我不想救駕,我料那率軍奇襲洛陽者,乃馬謖麾下四將,首陽山下困陛下者,必是馬謖,魏延,此二人文武兼備,奇謀難測。那曹爽不過是平庸之輩,焉能抵擋住此二人?”

“恐怕未出三日,陛下就會陷入馬、魏二人之手。如此,再回軍救駕豈不是白忙一場。與其空忙,不如待價而沽。不管怎麼說,為父與那諸葛亮有一命之恩,我司馬家又是當世之大族,蜀若想一統天下,豈會虧待於我?”

二子聞言,恍然大悟。

司馬師眼神一亮,舉一反三道:“父親,倘若三日之後,陛下尚安,我軍可揮師東去,滅馬謖於邙山腳下,以成救駕之功!”

“孺子可教也……”司馬懿笑著點頭,又囑咐二人道:“此言切記不可外傳。”

二人點頭應下。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