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6 馬謖:徵西將軍不可辱(第1/3頁)
章節報錯
阿爾斯泰殺掉柯比能之後,自領王位,因深喜馬謖之奇謀,又因後者助其成事,即整頓好所有人馬,來見馬謖。
此時已經是兵變弒兄三日之後。
阿爾斯泰佇立於小山頂上,眺望著南方問道:“將軍,我昨夜反覆夢到失足跌落深淵水潭,被數千蝦蟹圍咬,一夜連夢九次,不知主何吉凶?莫不是大兄怨魂索命?”
馬謖哪會解夢?做夢還差不多。
當即哈哈一笑,胡謅道:“夢者皆為反也,九入深淵即化龍上九霄之意,此乃大吉大慶之兆。豈不聞潛龍在淵,九蟄沖天之說?大王今日領袖鮮卑,正好印證夢中一飛沖天之吉兆。”
聞聽此言,阿爾斯泰大喜,轉而又問:“昔日我兄在時,多賴將軍良謀,方有我鮮卑今日之盛,現精兵五萬已就位,器仗兵甲已備。不知該向何處用兵?”
與柯比能的顧慮重重不同,阿爾斯泰完全是個戰爭狂人。再加上他又是弒兄上位,聲譽極差,急需打幾場漂亮的戰爭,來提高威望,平息族人們的不服。
所以,對攻打魏國這件事,那是一點都不含湖。
馬謖對此當然是持樂見其成的態度,鮮卑和魏國打得越狠,蜀漢面對的困難就越小。
“除關中外,魏國仍有二十餘萬大軍分佈在鄴城、洛陽、合肥、襄陽一帶。久必增援而來,不如乘早吞併幷州,進軍河東,劍指魏都洛陽。用兵之道貴在兵貴神速,今當趁其不備,直搗黃龍!”
這一番話,直聽得阿爾斯泰熱血沸騰,當即就要下山,率軍殺奔太原。
馬謖連忙攔住他,如此這般又交待了一番。
阿爾斯泰聽到會意處,連連點頭,大呼“妙計”。
次日一早,阿爾斯泰留一萬兵馬看家,親率四萬精銳騎兵,浩浩蕩蕩殺奔太原。
馬謖一行八人乘坐七匹馬,吊在大軍尾部隨行。
不兩日,五千鮮卑先鋒軍一路衝至晉陽城下,圍定北三門,等候後續大軍及新王阿爾斯泰的軍令。
晉陽城中尚有五千魏軍,守將是董弼和蘇尚,城他二人原是幷州刺史畢軌的部將。前番魏軍大敗後,畢軌與秦朗一道率殘軍突圍而出,現已被曹叡革職查辦,秦朗也被召回洛陽問責。秦朗南歸時,將兩人任命為太原守將,防範鮮卑人南下。
聞知鮮卑人的前鋒部隊殺來,董弼方欲趁其立足未穩,先來個全軍突擊,卻被蘇尚急急攔下。
二人憑欄而望,只見正北方向狼煙滾滾,喊聲大震,不一會便有無限騎兵漫道而來,悉數聚集於北門,黑壓壓一片無邊無沿。
二將神色凝重,蘇尚提議道:“今敵眾我寡,只宜堅守,不可魯莽。”
董弼深以為然,遂從之。
半夜時分,忽報鮮卑人兵已自東城城頭借繩索偷渡入內,此刻正在試圖奪門。董弼大驚,令兵士趕往東城支援,與鮮卑在城樓上展開激戰。
因為天黑,敵我難辨。互相不知道誤殺了多少人。眼看東門局勢仍舊焦灼,董弼留蘇尚看守北門,親自領兵往東門救急。
這邊董弼前腳剛走,西門方向卻又四面火起,鮮卑士兵從旮旯角里偷渡上城樓,砍斷頂門木栓,放鮮卑人入內。
蘇尚不得不親自掣劍趕往西門救火,剛到地頭,卻被亂箭射中胸口。蘇尚不顧重傷,拔劍催動士卒上前,往來衝突,以圖穩住局勢。卻很快口吐鮮血,捂著胸口倒下。
臨死,蘇尚仰天大叫道:“天不助我大魏,人何以抗?!”
蘇尚既死,西門很快陷落,鮮卑人蜂擁而入,死於亂戰中者不知凡幾。好在先前阿爾斯泰有令,士兵入城後不得驚擾百姓,是故死亡者多為雙方士兵。
眼見大勢已去,董弼率數百人殺出東門,逃去無蹤。
到東方破曉時分,太原城盡歸阿爾斯泰掌控,至此整個幷州悉數落入鮮卑人手中。
生活在幷州周邊的南匈奴、東羌胡各部聞訊,紛紛揭竿而起,宣佈與魏斷交,自霸一地,侵略周邊州府,魏國北境局勢愈發糜爛。
與此同時,分佈在幽州中東部地區的東鮮卑、烏桓各部,以及遼東公孫淵也都紛紛坐不住了,紛紛聲稱幽州自古以來就是他們的地盤,各家集合兵馬,企圖南侵魏國。
先前,因魏國勢大,分佈在魏國北境周邊的東羌胡、南匈奴、西鮮卑、中鮮卑、東鮮卑、以及烏桓各部都不得不屈從於魏國。現在魏國連戰連敗,西線被二十萬蜀軍壓境,北線又接連慘敗,十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
雖然魏國目前除關中地區的十五萬兵馬外,兵馬仍有兵馬二十多萬,但因為需要防範對手太多,幾乎抽調不出多少兵馬來抵擋四萬鮮卑騎兵的兵鋒。
在這種情況下,周邊各胡都覺得該出山了,該他們圈地盤搶人口了。
而這。正是馬謖想要看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