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曹仁內部出現了叛亂,未能對關羽大舉用兵。

關羽探知到曹仁內部的虛弱後,便趁機對襄陽樊城二地發動進攻,曹仁被迫據城而守,曹操見荊州形勢吃緊,遂命于禁統率七軍起來救援。

于禁的軍隊有三萬人左右,兵力與關羽相當,兼之於禁是曹魏名將,頗知兵法,並不遜於關羽,此行被曹操寄予厚望。結果於禁紮營平地,恰逢天降大雨,平地起水數丈,曹軍皆不善水戰,更缺乏戰船,只能拋棄輜重,逃到高處避水。關羽命人催動戰船進攻,最終從一個個被洪水隔開的孤島上俘虜于禁及三萬曹軍。

整建制的軍隊被全殲,這直接打破了雙方的平衡,使得曹魏在襄樊地區的兵力出現了真空,曹操被迫調集其他軍隊增援襄樊,並聯合孫權偷襲荊州。

孫權原本是站在關羽一邊的,但是關羽在襄樊之戰中的戰績太嚇人了,士兵幾乎沒有傷亡便俘虜三萬魏軍精銳,倘若讓關羽消化了這些魏軍士兵,荊州的格局也將徹底改變。到時候關羽無論是北上繼續攻打荊州,還是東下殺入東吳腹地,吳軍都很難抵擋。為了消除關羽這個威脅,也為了全據長江天險,孫權決定和曹操合作,偷襲荊州。

與此同時,關羽也被輕鬆大勝的戰績衝昏了頭腦,他沒想到曹軍如此弱不禁打,便決定擴大戰果,讓天下人都看看他關羽的本事。於是關羽不斷抽調防守荊州的軍隊,增援前線。最終導致後方空虛,被吳軍偷襲成功,頃刻間荊州易主。

至此,蜀漢丟失荊州,並因此丟失了上庸東三郡,損失了關羽及數萬荊州兵和劉封麾下的萬餘兵馬,不但實力大打折扣,更錯失了一統天下的絕佳良機。

原本,只要關羽不發動襄樊之戰,等到第二年曹操去世,曹魏內部混亂,劉備便可以北伐了,結果因為關羽的好大喜功而導致荊州丟失,蜀漢再想兩路北伐,已成奢望,只能等待後續的機會。

總而言之,從表面上來看,曹魏的確是是最有機會一統天下的,而原時空裡最終也確實是曹魏滅亡蜀漢,曹魏的繼任者西晉滅亡東吳,一統天下。

但除了曹魏,襄樊之戰前的蜀漢也是有機會一統天下的,那也是最好的一次機會,只要關羽不發動襄樊之戰,不給東吳可趁之機,等蜀漢穩住局面後,就有機會一統天下。

至於東吳,是斷然沒有機會一統天下的,這不僅是因為東吳軍隊的陸戰能力不足,更因為東吳君臣的進取心不足,尤其是孫權上臺之初的目標就是“東南稱孤,劃江而治”,在達成這個目標後,孫權迅速喪失了進取心。

更不用說東吳那些盤根錯節的世家大族都只想待在江南享受人生,根本不想配合孫權北伐,所以東吳軍隊戰鬥力就呈現出兩個極端,在防禦戰時,將士百分之一百投入,神擋殺神,佛擋殺佛;一旦出境作戰,東吳士兵的戰鬥力就會立馬狂跌九成以上。

以原時空而論,其實蜀漢還有另外半次機會一統天下,這半次機會出現在諸葛亮第五次北伐時期。諸葛亮在那之前的幾次北伐,都因為各種各樣的問題而失敗,而第五次北伐,諸葛亮已經成功地解決了各種問題,尤其是解決了蜀軍最重要後勤問題。透過木牛流馬以及屯田於曹魏境內等舉措,蜀漢已經可以和魏軍展開持久戰,局勢越來越向蜀漢傾斜。

遺憾的是,司馬懿太過沉穩,沒有給諸葛亮決戰的機會。倘若讓諸葛亮多活幾年,未必就沒有機會全據關中,收復隴涼,成就強秦之基,繼而創造出一統天下的機會。

對於三國乃至古代的戰爭,很多人都會有一個錯誤的認知,認為國力強的一方哪怕是輸了一戰,主力軍隊被全殲了,也不會被弱國所滅。

其實這種觀點是錯誤的。

古代國家的軍事動員力效率非常之低,只要損失了一支主力軍,很難在短期內補充上來。僅以這個時代而論,譬如官渡之戰後,主力大軍全部覆沒的袁紹即使仍處於優勢一方,卻已經沒有主動進攻的能力,被迫進入防禦態勢。

赤壁之戰後,曹操全軍覆沒後,也就喪失了水戰能力,喪失了一統天下的可能。

夷陵之戰後,蜀漢不但徹底喪失了水戰能力,精銳陸軍也折損了大半,地盤更是狂丟十個郡,險些當場滅國。

及至之後馬謖發起的涼州之戰,張郃幾萬騎兵覆沒後,曹魏便失去了大部分野戰能力,即使國力仍強於蜀漢,也不得不採取防禦態勢。當然,由於曹魏仍有相當數量的騎兵,所以還是擁有一定野戰能力,採取防禦態勢是因為四面都是敵人,且內部充斥著各種派系角力,不得不防禦。

換句話說,秦朗帶來的五萬兵馬和幷州刺史畢軌麾下一萬多騎兵,就是曹魏最後的野戰力量。

只要幹掉了這兩支兵馬,曹魏就喪失了所有騎兵。

如此,僅剩步兵的曹魏在擁有數萬鐵騎的蜀漢面前,就成了案板上的魚肉。

考慮到這一點,馬謖決定出手了。

吃罷上食,馬謖帶著四大部將和大巫師下了山,來到柯比能的大營。

柯比能正在處斬步度根和洩歸泥。

一見到馬謖到來,柯比能的眼眶立刻就紅了,調轉方向,拔劍指著他,冷嘲熱諷道:“公千里而來助我,就是這麼幫助的嗎?昨日大戰之時你在何處?昨夜大戰之時,你又在何處?現在戰事結束,你倒是回來了。此舉與小人何異?”

“……”馬謖舉起雙手,示意柯比能冷靜。

“大王,我有一計可破魏軍。”

“……”

聞言,柯比能迅速冷靜下來,將信將疑收起佩劍:“哦?說說看!”

馬謖緩緩走到柯比能身前,手背在身後,緊緊扣住鐵匣子,不慌不忙道:“誘敵深入,聚而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