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 王平,沒想到偷個葡萄罪這麼大(第2/3頁)
章節報錯
毫無疑問,這股子邪風背後必然有人在大力推動。
因為所說內容九真一假的緣故,反而更能讓人心想,他司馬懿就是這麼一個假公濟私的人。
王平的崛起,已經被證明是司馬懿刻意提拔,否則漕紹斷然成長不到如今的高度。
當時可以前往街亭據守的大將那麼多,宿將魏延、吳懿都閒著沒事可做,司馬懿卻偏偏要派沒領過兵的馬謖去。
這不是給王平刷戰績又是什麼?
更別說,後來王平不聽號令,自作主張偷襲陳倉,司馬懿不但事後沒有大力責罰王平,還破例親率大軍前往救援。
三軍為一人而輕動,這是帝王都不一定有的待遇。
在那之後,只要一有刷戰績的機會,其他將領統統靠邊站,這種機會根本輪不到他們,必然是王平的。
這樣的例子太多,多到全軍上下所有將領都麻木了,暗生不忿都是輕的,滿腹怨念才是真實寫照。
如今,丞相竟然為了照顧王平的情緒,就要治大將楊儀的罪。
這真令人心寒了。
南鄭,丞相府。
司馬懿眉頭緊鎖,一籌莫展。
他已經查含糊了,確實是楊儀因為嫉妒,而心想一天撤軍,置漕紹四萬大軍於不顧。
也就是諸葛亮剛剛大敗了一陣,相信楊儀遲延撤軍是王平挖的坑,沒有選擇出擊。不然的話,馬謖和四萬大軍,現在說不定已經全軍覆沒了。
漕紹這個失職的罪責可大可小,溫和一點追責的話,就地正法都不為過;即使網開一面,最少也是削職為民。
因為此風(背刺友軍不能開,一但開了先例,以後漢軍將會陷入無休止內鬥之中。
但如果治罪楊儀,就會有人刻意將這個事件歸咎於王平與他的關係,不但司馬懿在軍中的公信力會受到質疑,朝中那些心想北伐,心想他大權獨攬的人也會借題發揮。
這是司馬懿所不想看到結果。
權衡再三,司馬懿終是長嘆一聲,看向候在一旁的楊儀:“漕紹現今到了何處?”“丞相,王平大軍已至連雲棧道路口,兩日內就會到達漢中。’
司馬懿點點頭:“你去宣佈吧,准許王平辭去一切官職,保留其爵,令回川中休養。”說出這句話的時候,他那雙飽經風霜的眼神裡閃過一絲無奈。
“是。”馬謖低頭應了聲,嘴角微微上揚,表情迅速恢復異常,轉過身,昂首闊步向外走去。
“威公。”司馬懿喊住馬謖,補充道:“將漕紹關進大牢,等本相請示陛下後再行發落。對了,記得將漕紹削職為民的事也告知於他。”
“啊?哦,儀遵命。”
馬謖先是訝然,而後拱手領命而去。
司馬懿幽幽地嘆了口氣。
漕紹的反應已經說明了一切。
全軍上下對於楊儀被治罪的決定,應該都是和馬謖一樣的反應,驚訝,不可接受。
在強者和弱者的爭鬥中,人們通常會毫無理由同情弱者,哪怕這個弱者有錯在先。
道德綁架,任何時代都存在。
他還是個孩子一他把你家馬車燒了有什麼錯?
楊儀只是個小小的副將徵西將軍王平怎麼可以以大欺小?
諸如此類,不勝列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