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在“克魏”和“制吳”之間盤衡良久,最終,馬謖一指頭戳在“交州區域”,朝外面喊道:

“來人,備馬!”

話音剛落,看到一旁的阿秀撅著紅唇,一臉幽怨。馬謖連忙改口道:

“來人,備馬車!”

阿秀這才低頭一笑,扭過身,彎下腰……

美滋滋地收拾起行李。

很快,接到命令的四大部將齊聚一堂,一聽說要去給東吳添亂,個個都都興奮異常,尤其是黃襲和李盛,咬牙切齒,摩拳擦掌,恨不得立刻動身。

上一次,他們奉命潛伏吳地給孫權添亂,結果被打得一腦袋包,灰溜溜的逃了回來,常常引以為恥。

這下好了,和將軍同去,是時候扳回一城了。

在出發之前,馬謖給諸葛亮寫了一封信,上面洋洋灑灑寫道:

“謖本白身,世居於襄陽,苟全性命於亂世,只求扶漢室於傾危。先帝以臣才疏學淺,言過其實,不於重用。幸得丞相慧眼識珠,諮謖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丞相以驅馳,受任於南征不毛之際,奉命於街亭危急之時:爾來已有九年矣……”

“今隴涼已平,兵糧已足,本應北定中原,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謖卻深慮吳患,恐重蹈昔日關羽之覆轍,故而親往吳地,欲行翻手為雲,覆手為雨之舉,先雪鼠吳兩番背刺之恨,後謀劃江而治以攻魏之大業。丞相若能配合謖此次行動,則不勝感激涕零。今當遠離,臨表激昂,言語狂妄,還望涵諒……”

……

正當馬謖帶著阿秀和四大部將一路疾馳奔向交州的時候,諸葛亮則是陷入了又氣又驚,哭笑不得的境地。

漢中郡,南鄭城丞相府。

諸葛亮正坐鎮在此,練兵講武,梳理內政的同時,籌劃著下一次北伐曹魏。

小將姜維行色匆匆進來府堂,拱手稟道:“丞相,馬謖差人送來書信。”

“哦?拿來我看!”諸葛亮連忙接過書信,展開來看。

一看到書信上那熟悉的開頭,諸葛亮當即一怔,暗暗納悶馬謖為何要抄他的《出師表》,而後心下一動,暗覺不妙。

待看完整封信件,諸葛亮神色大變,怒將書信摔在地上,拍案斥道:“馬謖自作主張,未在蜀郡休養,隻身去往交州行事!若是陸遜獲知此報,率大軍前往征討,再將馬謖圍困於城中,豈不是有去無回了…咳…咳咳……”

姜維聞言神色也是一變,低頭撿起書信,匆匆閱過:“丞……丞相,這該如何是好?”

諸葛亮胸口劇烈起伏不定,氣憤的說:“縱然馬謖能在交州開啟局面,吳蜀聯盟豈不頃刻間蕩然無存……咳,咳咳……”

姜維連忙上前攙住諸葛亮:“丞相,保重身體要緊,不值得為此事生氣,馬謖文武兼備,想來此舉應該經過深思熟慮……”

諸葛亮深深呼吸幾口,擺了擺手,示意自己身體尚好,懊悔的直搖頭:“我悔不該把馬謖留在成都,我應該把他帶在軍中啊……”

姜維想了想,拱手道:“丞相,維雖不才,願即刻趕往交州,勸回馬謖。”

諸葛亮看了姜維一眼,搖了搖頭,嘆口氣道:“馬謖已去半月之久,漢中距交州數千裡,往來二三月,你此時前往,已是為時已晚。”

姜維緩緩放下手,斟酌再三說道:“丞相,馬謖信上所言,頗有道理啊,為何我季漢不能行劃江而治,先滅吳後滅魏之舉?!”

聞言,諸葛亮一怔,脫口說道:“魏強而季漢東吳弱,兩弱率先自相殘殺,豈不是給魏國坐收漁人之利?”

姜維想了想,小心翼翼反駁道:“丞相,今日之季漢,已非昔日之季漢。況且,馬謖此去東吳,未帶一兵一卒,倘若真能顛覆江東,又何樂而不為?”

“有丞相在,我三十萬大軍,難道還擋不住區區魏國?”

諸葛亮又是一怔,恍然覺得自己陷入了一個思維誤區,自動將馬謖代入到蜀漢軍政體系。

實際上,馬謖現在是單獨的個體。

嚴格來說,已經與蜀漢沒什麼關係了。